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日知录

日知录

三十二卷。清顾炎武撰。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后改名炎武,自称蒋山佣,号亭林,学者称亭林先生。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后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亡命黄河南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从事学术活动。晚年卜居华阴,卒于曲沃。生平学问博洽,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地理河漕、兵农经济、经史百家、金石文字、音韵训诂之学,都有深刻研究。为学侧重考证,反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恶习,开创清代朴学风气。所著尚有《音学五书》、《韵补正》、《金石文字记》、《石经考》、《九经误字》、《左传杜解补正》、《五经异同》等多种。《日知录》前有自记,称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是书盖顾氏一生精力所注者也。书中不分门目,而编次先后则略以类从。大抵前七卷皆论经义,八卷至十二卷皆论政事,十三卷论世风,十四卷、十五卷论礼制,十六卷、十七卷皆论科举,十八卷至二十一卷皆论艺文,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杂论名义,二十五卷论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论史法,二十七卷论注书,二十八卷论杂事,二十九卷论兵及外国事,三十卷论天象术数,三十一卷论地理,三十二卷为杂考证。顾氏与人书云:“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某自五十以后,笃志经史,其于音学深有所得,今为五书以续三百篇以来久绝之传。而别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又云:“尝谓今人纂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己。所铸之钱,既已粗恶,而又将古人传世之宝舂锉碎散,不存于后,岂不两失之乎!承问《日知录》又成几卷,盖期之以废铜,而某自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诚如顾氏所言,是书以明体达用为目的,顾氏针对晚明诸儒空言心性之弊端,因时立言,综核名实,试图恢复儒术之本来面目,以为经世之至道,故著作如此资治之书也。此书另一特点是考证精详,引据浩博,《四库全书提要》云:“炎武学有本原,博赡而能通贯,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而后笔之于书,故引据浩繁而抵牾者少。”顾氏生前曾刊刻是书之八卷,先生初刻自序云:“炎武所著《日知录》因友人多欲钞写,患不能给,遂于上章阉茂之岁刻此八卷。”后续写二十八卷,学者皆欲得其钞本。至先生故世后,全帙方得以刊刻,其门人潘耒云:“耒少从先生游,尝手授是书。先生没,复从其家求得手稿,较勘再三,缮写成帙。与先生之甥刑部尚书徐公健庵、大学士徐公立斋谋刻之而未果,二公继没。耒念是书不可以无传,携至闽中,年友汪悔斋赠以买山之资,举畀建阳丞葛受箕鸠工刻之以行世。”潘耒述于康熙乙亥(1695年),即为全帙初刻时间。后有经义斋刊本、《清经解》本、同治刊本、光绪十三年(1887年)同文书局石印本、民国元年(1912年)鄂官书处刊本等。又嘉定黄汝成曾为之集释,成《日知录集释》,有道光十四年(1834年)刊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等。《增订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谓尚有雍正中江阴杨宁增订本,藏卢抱经家,似未刻。

三十二卷。明末清初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是书乃顾氏毕生精力所萃。他在《自序》中说:“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年,乃成一编。”从体例上看,该书为一种读书札记,即将平日读书,随时记下,归纳论证,所以多为考据性的文字。他自述著书的目的,在以“明道”、“救世”为宗旨。书中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全书不分门类。但编次先后,则略以类从。大致前七卷皆论经义,八卷至十二卷论政事,十三卷论世风,十四、十五卷论礼制,十六、十七卷论科举,十八至二十一卷论艺文,二十二至二十四卷杂论名义,二十五卷论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论史法,二十七卷论注书,二十八卷论杂事,二十九卷论兵及外国事,三十卷论天象、术数,三十一卷论地理,三十二卷为杂考证。此书资料丰富,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继起的考据学派影响很大,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潘来作序时,称之内容丰富,考据精确详尽。阎若璩曾作《潜邱札记》为其补正五十余条,若璩之婿沈俨特在序中言明此事,赵执信在若璩墓志里也特书其事。王士祯等人则以批驳顾炎武观点而沾沾自喜。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清代许多学术都由亭林发其端,而后人衍其续”。但炎武并非考据而考据,而是在考据中寄托了他的政治思想。清朝统治者出于统治需要,贬低顾炎武的经世之学“或迂而难行”,“或愎而过锐”,大肆赞赏他的“考据精详”,企图借助他的声望为考据学派进行辩护。事实上考据学派虽然部分地接受了顾氏治学精神的传统,但他们把顾炎武的经世之学蜕变为脱离现实政治,单纯追求书本知识的繁琐学术,大大背离了顾炎武的初衷。清阎若璩《潜邱札记》曾对此书作过补正,黄汝成也著有《日知录集释》。本书现有《四部备要》本,《四库全书》本,1990年8月花山文艺出版社据黄汝成集释本再版。

猜你喜欢

  • 韩非子识误

    三卷。清顾广圻(1770-1839)撰。顾广圻,字千里,号涧,江苏元和(今江苏苏州市)人。顾广圻颖敏博学,精通经学小学,善于校书,有《说文校议辨疑》、《韩非子识误》等。顾广圻在得到述古堂影钞《韩非子》

  • 书序考异

    一卷。清王咏霓撰。王咏霓字子裳,浙江黄岩人,举人,官至江西知府。本书大旨,以《书序》非孔子作,孔壁所出的十六篇古文之名,也不可信。于是王咏霓就杂引诸经传注、疏、史志以及各家之论,以证其异,异就是伪。本

  • 如皋冒氏丛书

    三十四种,附二种。冒广生(详见《永嘉诗人祠堂丛刻》)辑。《如皋冒氏丛书》是冒广生汇辑冒氏家族历代著作而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曾刊刻第四集,收冒襄等人著作十三种;题“第四集”之意是以后将汇辑冒襄

  • 本事方

    见《类证普济本事方》。

  • 宝祐四年登科录

    四卷(《四库提要》误作一卷)。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榜进士题名录。首载御试策题及详定、编排等官姓名;次载进士榜名,共计601人。略载其本贯、曾祖、祖父、父姓名、所治业、兄弟、婚姻、年龄、外氏

  • 山舟堂集

    十二卷。清周士彬(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周士彬,字介文,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副榜贡生。著有《山舟堂集》。周士彬世居千山,其《山舟堂》额乃宋赵孟頫手书。故以名集。此集共十三

  • 与梅堂遗集

    十二卷。清佟世思(1651-1692)撰。佟世思,字俨若,一字葭沚,又字退庵,汉军正蓝旗(一作辽东)人,康熙间以荫生官思恩县知县。本集计诗十卷,词一卷,杂文一卷,由其弟佟世集编辑刻印。末附《耳书》一卷

  • 藤县志

    二十二卷,清边其晋修,胡毓璿编纂。边其晋,河南人,道光十二年(1832)副榜,曾任河南登封县教谕、广东署和平县事、英德县知县,同治三年(1864)任藤县知县。胡毓璿,广西藤县人,咸丰二年(1852)、

  • 满洲老档密录

    十卷。清金梁等辑。金梁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沈阳故宫崇谟阁,旧藏满文老档一百八十册,编年分记天命、天聪和崇德三朝事,多为《三朝实录》、《开国方略》、《东华录》所不载,但原本为无圈点满文,梁乃组织满汉文学士

  • 南华真经口义

    见《庄子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