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一卷。元黄溍(1277-1357)撰。黄溍字晋卿,又字文卿,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延祐二年(1315)赐同进士出身。历任台州宁海县丞、应奉文字、同知制诰、国史院编修官、翰林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卒谥文献。黄溍学问博洽,工文辞,被称为“有元一代钜手”(《日损斋笔记》卷首《重刻日损斋笔记序》),著有《黄金华集》等。此书主要考证经、史、子、集等百家之书异同得失,兼及遗闻轶事。原书分条记事,没有诠次,后刘刚依类重编,析为三门,分辨经六则、辨史十六则、杂辨十三则,共三十五则。辨史十六则尤精于辨经,如,引《史记》“沛公左司马得泗州守壮杀之”之文,证颜师古《汉书注》之误;又引《宋实录》李继迁赐姓名不在真宗时,证僧文莹《湘山野录》之误等,皆引据明确。足资参考。此书卷首有至正甲午(1354)宋濂序,卷末附有危素所作黄溍行状及请谥文移、博士傅泰谥议和刘刚后序。后,清人陈熙晋作考证,附于书中各条之下,可供参考。今传本不一,主要有《金华丛书》、《四库全书》、《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说文部首歌

    一卷。清冯桂芬撰。冯氏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段注考正》。是编乃冯氏当时课孙之作,所系音注为其孙世征补加。歌取《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用上下平韵,编成七言长古一篇。各篇原分上下之目,依上下平之次分韵,

  • 王制考

    四卷。明李黼(生卒年不详)撰。李黼无锡人。本书采古代经史中有关制度的部分,以《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国语》中凡属先王之法类编于前。以《史记》,《汉书》以下凡属后世之法类编于后。统为七

  • 剑合斋帖

    六卷。明陈钜昌辑刻,董其昌书。此帖为陈氏辑刻四种董书之一。明代以来,汇刻董氏书迹者日益增多,但往往失于鉴别,使得真伪共存一体。而陈氏与董其昌为姻亲,且所选刻书帖皆经董其昌加以鉴定,所以除董氏自刻本外,

  • 法帖谱系

    二卷。宋曹士冕撰。曹士冕,字端可,号陶斋,都昌(今属江西省)人。南宋末年曾由幕僚而做到州郡一级的官。此书序宋代法帖的源流,上卷著录谱系图,首先是淳化法帖,以下为二王府帖,绍兴国子监本,淳熙修内司本,大

  • 读孟质疑

    二卷。清施彦士(详见《孟子外书集证》)撰。是书详于事迹,如江永《群经补义》,以孟子与子思年不相接,《孔丛子》有孟子、子思问答,语不足信。篇中据《外书·性善辨第一》“孟子曰:鲁有圣人曰孔子,曾子学于孔子

  • 被褐先生稿

    十七卷。明华善述(1545-1621)撰。华善述,字仲达,江苏无锡人。是集凡十七卷。只末一卷为杂文,余皆为诗。据集前世贞序称:“其诗或并比兴而忘之,大概不可为典要。”深有不满之意。但亦将其列为四十子之

  • 骆丞集

    四卷。唐骆宾王(619-687)撰。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文学家,官至礼部,兼东台详正学士,艺文令。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幼年聪颖,七岁即能赋诗,博得神童的美

  • 别本海陵集

    一卷。宋周麟之撰。麟之生平详见《海陵集》辞目。此本诗六十三首,文四篇。即《外集》一卷,书贾削去标题外集字,作伪帙,以欺世人。此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 孱守斋遗稿

    四卷。清姚世钰(约1703-1757)撰。姚世钰,字玉裁,号薏田,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诸生。世钰少嗜学,负俊才,与弟汝金同为当时著名文士。喜山水,善交游,与金农、厉鹗等称莫逆交。年五十

  • 成都苏帖

    六册。宋汪应辰辑苏东坡书帖。汪应辰(1118-1176),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官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汪氏工于笔札,名重天下,刻苏东坡帖于成都西楼,共三十卷,但原刻本已散佚,只剩残帖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