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摹三希堂帖
四卷。不著刻者姓名。此刻帖俱摘取于《三希堂帖》,其中有苏轼书一卷,米芾书一卷,颜鲁公及鲜于困学书一卷,宋仲珩、姜立纲、沈石田、王文成、文衡山等书共一卷。该帖刻以木版,拓以淡墨,字迹丰美,神采奕奕,只是没有卷数次第和印记等,且木多裂纹,但较《寄畅园本》,仍为佳作。有木刻本。
四卷。不著刻者姓名。此刻帖俱摘取于《三希堂帖》,其中有苏轼书一卷,米芾书一卷,颜鲁公及鲜于困学书一卷,宋仲珩、姜立纲、沈石田、王文成、文衡山等书共一卷。该帖刻以木版,拓以淡墨,字迹丰美,神采奕奕,只是没有卷数次第和印记等,且木多裂纹,但较《寄畅园本》,仍为佳作。有木刻本。
①四卷。清李云景修,伍三秀等纂。李云景,字青嵋,福建晋江人,副榜贡士,康熙九年(1670)来任五河县知县。伍三秀,邑人。五河志书,创自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县潘槐等捃摭采访,列其大略。入清后,散逸不可复纪
一卷。薛福成(1838-1894)撰。薛福成,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同治六年(1867),副贡生,入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府,以劳绩历保选用同知。后随李鸿章办洋务。光绪十年(1884),授浙江宁绍台道
二卷。清钱大昕(1728-1804)著。大昕字晓徵、及之,号辛楣、竹汀,晚号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广东学政。通经史、历算、地理、金石诸学,尤精校勘、音韵。治学
十二卷。清刘琯撰。刘琯字献白,枣强人。先天说在《周易》之上别尊伏羲易,其传出自陈抟之手,自《参同契》以外,并没有授受的确证,所以邵子之学朱子以为是《易》外别传。自元朝以来,诸儒互有衍说,也一直在相互攻
六卷。清汪基撰。汪基,号敬堂,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徽州府志·艺文书籍》载汪基有《三礼约编》,此书即其一。书凡六卷,以五官及《考工记》各为一卷。每卷之首,先列官目,并注明职掌及删节情况,如《太宰
① 一卷。明项撰。,浙江临海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年间(1368-1398)为按察司佥事。(据《江西志》)该书用古文《孝经》本。其诠释之文不务为深奥之论,而是循文衍义,按章标目,词意颇为简明,可谓经家不
二卷。清王闿运(详见《论语集解训》二十篇)撰。是书自叙曰“《论语》者,盖六艺之菁华,百家之准的,其义多本于《春秋》,其言实通于上下”。篇中好为异说,实无深意。如训“思无邪”的“邪”,“女为君子儒,无为
二百二十卷,后集六十卷,别传 一卷。张岱撰。张岱(1597-约1676)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出生世家,从其高祖父起便注意收集明代史料,经过几世积累,家中所聚之史料甚多,于
一卷。明俞焕章撰,管一骖删正。俞焕章,字文伯,一骖字左仲,都是宣城(今属安徽)人。是书成于万历辛亥年,上起三皇,下迄明之神宗,各以世系、地域列而为图,共有图五十七幅。其中对各代割据政权,亦依各代附录,
十四卷。元杨士宏(生卒年不详)编。杨士宏,字伯谦,襄城(今属河南)人。是书收诗一千三百四十一首,卷前有杨士宏所撰《唐音姓氏并序》。是书分为始音一卷,正音六卷,遗响七卷。编者自记称十五卷,系遗响有一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