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拟学小记

拟学小记

六卷,续录一卷。明尤时熙(1503-1580)撰。尤时熙字季美,号西川,洛阳(今属河南)人。嘉靖元年(1522)举人。历任元氏、章丘学谕,国子学正,户部主事。后乞终母养归,居家三十余年,以修己淑人为事。他因读王守仁《传习录》,始信圣人可以学而至,然学无师,终不能有成,于是师事刘魁,又从朱得之,周怡考究王守仁之学。学有所得录为笔记,由李根编辑成为此书。尤时熙在自《序》中称,名为“拟学”,是拟如此为学。书中称刘魁为晴川师,称王守仁为老师。全书分为六目:一《经拟》、二《余言》、三《格物通解》、四《质疑》、五《杂著》、六《纪闻》,未有附录数则。此书以“心”为宗。他训释“格物致知”,将“格”训为“则”,将“物”训成“好恶”。认为心自有天则,学问由心,心只有好恶,所以学者要在好恶上用功夫。但心易流于意见,为其所蔽,使人情不通,所以天则须“通”乃可验。他批评陈献章的“静中端倪”之说,认为良知无始终,无内外,“安得更有上面一层”?此为异学。书中强调,天地万物皆为“道”之发现,此道不论人或物,各各有分。道无方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道理只是一个,诸子论学,谓其求静则可,谓其别有一种道理则不可。圣人之学,较之诸子,只是精一,亦非别有一道。道理无有起处,于发动处方可见,学者当于发动用功。又认为道理在平易处,只在日用常行间,百姓只日用而不知罢了。所以应在日用常行间检点。他在书里把中庸之“中”,训为中外之“中”,以与心学相比附;又谓《中庸》论道理多分为两截,具两景,不如《孟子》直截;又谓子夏、子游之言,皆主务本,有支离之病;又谓危行言逊及文质彬彬,皆非圣人之方。他在书中称,《春秋》所书之事,皆为当时人所共知。但传说不同,隐微之处为奸雄所改。孔夫子直笔奸雄的真迹实情,使天下知其是非所在,使奸雄之计不能行。所以乱臣贼子闻之而惧。此书是北方王门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研究尤时熙学术观点和北方王门学派思想的重要资料。有明嘉庆间刻本。

猜你喜欢

  • 花影集

    五卷。明施绍莘(1581-1640?)撰。绍莘字子野,自号峰泖浪仙,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屡试不第,而后纵情于诗酒。自称“冷人”。工词曲。是集前有沈士麟、顾乃大《序》。顾乃大《序》称:“吾友施

  • 易象数理分解

    八卷。清末谢维岳撰。谢维岳字龙山,邵阳人。作者认为周易有象、数、理三种内涵。对《周易》的诠释也必须象、数、易分解。“易言象者十之五六,言数者十之一二,直言其理者十之七八。不知象数理者,不可与明易。混同

  • 钝安诗

    十二卷。《补遗》二卷。傅熊湘(1882-1930)撰。生平见《国文法》条。《钝安诗》的前十卷为作者亲手编订,其中,前八卷始于民国辛亥(1911年),迄于民国十三年(1924),为古今体诗,凡少时作品与

  • 伤寒心镜别集

    见《伤寒心镜》。

  • 志远斋史话

    六卷,清杨以贞撰。杨以贞,字铁山,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据考,《志远斋史话》为光绪初所作。此书于古来是非成败;识断明通,尤其对明末的历史,论断更为精深、详明,如对明末之饷加派、辽东用兵、阉党与东林党

  • 周易王氏注

    一卷。辑佚书,隋唐间王凯冲撰,清马国翰辑。王凯冲,生平事迹不详。《隋书·经籍志》不著录其书,《唐书·艺文志》载有王凯冲注《易》十卷,推知其或为隋唐间人。该书早佚,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凡4条,马国翰据

  • 范村梅谱

    一卷。宋范成大(详见《桂海虞衡志》)撰。《范村梅谱》,首叙梅花为天下尤物,吴下最盛。次叙作者在石湖玉雪坡种梅几百种,但仍感不足,又买王氏之屋七十幢,完全拆除,其地三分之一种梅,所有吴下梅品为之尽收;此

  • 魏忠贤始末

    一卷。清赵吉士撰。吉士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记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事。现有《逊敏堂丛书》本。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二十卷。不著撰人。此书前有南宋嘉定丙午(按:宋嘉定无丙午,疑为丙子之误,即1216年)和安大夫特差判太医局何大任序,言此书家藏六十余载,不知作者为谁。明弘治己酉(1489)济南朱臣刊刻时,改名《保幼大

  • 四书辨讹

    六卷。清汪陞撰。汪陞字兰友,安徽婺源(今安徽婺源)人。是书题曰辨讹,首列先儒之注,辨其合不合;其次论及当世流行的著名时文;再次论及诸选家评跋之语。凡说之讹者,以点标记;不讹者,以圈标记;谛当明快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