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忏摩录

忏摩录

一卷,清彭兆荪(1768-1812)撰。彭兆荪字湘涵,又字甘亭,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平生著述宏富,主要有《小谟觞馆诗集》八卷,《诗余》二卷,《潘润笔记》,已著录等。《忏摩录》为兆荪早期作品。姚椿为之作序时说:“兆荪少耽辞章,中游心于竺氏,既而折志宋儒,是编乃其学道初转手时所作”。兆荪自序亦称“小时读书,一误于科举俗学,再误于记问辞章,三误于训诂考据。嗣读嘉定《黄忠节公日记》,其省察克治之密,有梵行之精纯,而非虚无寂灭之谓。守儒宗之轨范,而无道学门户之分,有体有用,要归于静存动察,笃实践履而已。佛家云忏摩,即吾儒云悔道。”兆荪将自己的见解及儒家先贤的绪论收集起来,编纂成书,即《忏摩录》。书中有许多警语,如“启手启足,得正而毙,便是仙道长生,不用烧丹炼汞,可知其不迷于仙佛矣。”其中也有论学术版本之语。如“周、秦、汉、魏晋诸子书,全在抉择,有极精者,有极谬者,有瑕瑜不掩者,能知去取,则为盖而不为累矣”。又曰“《文选》只要李善注,五臣注竟不必看”,等等,评论最为精实,对于后世治学者有启示作用。现存的主要版本为《小石山房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诗经客难

    二卷。清龚元玠撰。此书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来研究《诗经》,剖析疑义,驳正旧说,抒发己见,故书名为《诗经客难》。作者能够在较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依据丰富的资料,以史证诗,发现并纠正前人说《诗》矛盾与错讹之

  • 五代残唐

    见《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 融堂四书管见

    十三卷。宋钱时(详见《融堂书解》)撰。包括《论语》、《孝经》、《大学》、《中庸》,均先列经文,略加音训,再诠释其大旨于后。其中《孝经》用古文,《大学》只分为六章而不分经传,又舍《孟子》而取《孝经》,与

  • 荩心堂集

    二卷。明王尚文撰。王尚文,字宝江,真定(今河北石家庄)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武进士。累官福建总兵官,挂征蛮将军印,都督同知。著有《荩心堂集》。此集共二卷,所录为当时奏疏、扎启,附以赠言、寿序之类。故称

  • 尚书义粹

    八卷。金王若虚(1174-1243年)撰。王若虚字从之,号慵夫、滹南遗老,藁城(今属河北省)人,金代文学家。承安进士,官至翰林学士。金亡不仕。著有《王经辨惑》等十余种,并有《滹南遗老集》。王若虚认为,

  • 仙苑编珠

    三卷。旧本题王松年(生卒年不详)撰。王松年,唐末五代人,天台山道士。撰有《仙苑编珠》三卷。古来记述神仙事迹者,常以“仙传”、“真记”等为题目,王松年则以《仙苑编珠》为题。据王松年自序所述,他撰《仙苑编

  • 西樵遗稿》

    八卷。明方献夫(?-1544)撰。方献夫,字叔贤,南海(今属广东)人,生年不详。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吏部员外郎,累迁吏部尚书。著有《西樵遗稿》、《周易传义约说》。方献夫早年曾读书于西樵山,故

  • 香草校易

    五卷。清于鬯撰。于鬯字香草,江苏南汇人。作者于群经皆有校语。《香草校易》即其一。此书立说以汉易为宗,于各家之说能够择善而从,故其观点多有可称道之处。如择“地势坤”时说“坤”本作“巛”,而“巛”当读为“

  • 学圻要箴

    五卷。清张圻(生卒年不详)编。张圻字邑翼,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学圻要箴》是张圻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卷首徐元文作序。全书收集仕学格言,共分十类,包括一、存心,二、省身,三、型家,四、处物,五、养

  • 文章缘起

    一卷。梁任昉(460-508)撰。(任昉生平详见《述异记》辞目)。本书曾收入《文学津梁》等丛书,流传较广。《梁书·任昉传》称“昉所著文章数十万言”,但未提到《文章缘起》。考《隋书·经籍志》载任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