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心性书

心性书

无卷数。明湛若水(见《格物通》)撰。此书首列“心性图”,图后有论说。复集《心性通》三十五章,附其门人黄民准、钟景星、周学心、袁邮、郭肇乾、谢锡命、湛天润所作的注和赞。霍任又著或问数十条进行阐发。盖欲仿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通书》。湛若水在书中认为,心是宇宙的本体,世界万物皆是心的体现,心体现天地万物而不遗。心无所不包,天地古今,宇宙内外只同此一个心。性是心的性质,心的生理,以表现出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分出仁、义、礼、智,称为“四端”。端者始也,始为良心发现之始。他将这种对心的理解绘成“心性图”。圆中有一个大圈,三个小圈。大圈标为宇宙,小圈分别标为“性”、“情”、“万事万物天地”。大圈表示心无所不包,小圈表示心无所不贯。心包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于天地万物之中。所谓心无所不贯,是说天地万事万物,人的性情,皆融贯天理。所谓心无所不包,是说上下四方,古往今来,心无所不知。这样,心是知觉,心即天理。各种版本的《甘泉先生文集》均收录此书。

猜你喜欢

  • 张秦亭诗集

    十二卷。清张丹(1619-?)撰。张丹初,名纲孙,字祖望,号西山樵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性淡泊,交游谨慎,喜登山临水,曾北游燕赵等地。入清后隐居乡里。早年与毛先舒、沈谦合称“南楼三子”,又与陆圻

  • 易或

    十卷。清朝徐在汉撰。徐在汉初名之裔,字天章,晚年才改名为在汉,字寒泉,歙县人。开始曾与赵振芳一起著《易原》,后来又自己作《易或》,他说“或者,疑不自信之意也”。书中不载经文,只按节次独自释义。也兼采诸

  • 当轩集

    十六卷。元王旭(生卒年不详)撰。旭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山东通志》称“旭与同郡王构、永平王磐俱以文章名世,天下号为三王。游历天下,终生未仕。”《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随意抒写,不屑于雕章琢

  • 青峰存集

    十二卷。明江柏(约1551前后在世)撰。江柏字廷节,号青峰,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光禄寺卿。著有《青峰存集》。是集为其侄江思聪所刻。凡十二卷。卷一为表论,

  • 宋史偶识

    三卷。明项梦原(生卒年不详)撰。项梦原,字希宪,秀水(浙江嘉兴)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宋史偶识》是他读《宋史》时,随笔摘录的。书中的见解可供读史者参考。此书有清浙江巡抚采进本。

  • 由拳集

    二十三卷。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除颖上知县,调任青浦知县,迁礼部主事,遭人诬谄,罢官归家,遨游吴越间,

  • 张杨园年谱

    ①一卷。清姚夏辑。姚夏字大也,浙江桐乡人。为谱主门人。谱主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念之,浙江桐乡人。明诸生,入清未仕。一生从事讲学、著述。因居桐乡清风里杨园,学者称杨园先生。履祥为清初

  • 明珠缘

    见《梼杌闲评》。

  • 说文古语考补正

    二卷。清傅云龙(生卒年不详)撰。云龙字懋元,德清(今属浙江)人。官直隶候补道,著有《实学文导》、《续汇刻书目》等,辑有《纂喜庐丛书》。是书乃为补正程际盛《说文古语考》而作,删三字,补十八字,正其夺、讹

  • 广平县志

    五卷。明陈棐纂修,王一龙增修。陈棐,湖北江夏(今武汉武昌)人,历官广平县知县、南京户部主事。王一龙,河南辉县人,曾任广平县知县。陈棐任广平知县时,创修县志,三月成书。万历三十六年王一龙任知县后,又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