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弘文馆帖

弘文馆帖

一卷。唐太宗敕勒王羲之法书一卷,取其第一帖中首二字“十七”为名,称《十七帖》。据张彦远《法书要录》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有一百零七行,共九百四十三字。《十七帖》全贴共二十八则,多记蜀事,其中尤以赞颂当时有名的益州刺史、征西督护、镇西将军周抚(世称周益州)为多。《十七帖》问世后,临本颇多,如隋僧智永、唐虞世南等,但各临本各具特色、且流传不永,故唐太宗敕勒《十七帖》入石,名为《弘文馆帖》。《弘文馆帖》是书学史上第一部以石刻古人书迹法帖的碑帖,故被世人称为“法帖之祖”。有唐本。

猜你喜欢

  • 寅阳十二论

    二卷。明叶秉敬(详见《字孪》条)撰。此书分太极、仁孝、性善、工夫、勉强、学问、资质、知行、理欲、好恶、零总、独立十二篇。喜为新奇之说,而理多不惬。

  • 梅园集

    二十卷。明沈一中(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沈一中字长孺,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生卒不详。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布政使。著有《梅园集》。是集凡二十卷,诗赋八卷,杂文十二卷。有人评价说“其诗

  • 读书考定

    三十卷。明陈良儒(生卒年不详)撰。陈良儒,字稚修,湖北人。崇祯中由荫生官光禄寺典簿。著有《茹古略集》、《读书考定》等书。此书共三十卷,分天象、时令、地舆、人物、仕籍、行谊、肖貌、人事、书籍、法教、方使

  • 竹云题跋

    四卷。清王澍撰。王澍,详见《禹贡谱》条。王澍长于书法,工于鉴别,而于源流同异,考证尤为详尽。此书系临摹古帖题跋,编撰而成。他结合书法与史事,提出了自己一些看法,大体都有根据。如钟繇荐季直表,祝希哲曾误

  • 诗古韵表二十二部集说

    二卷。清夏炘撰。夏炘(1789-1871)字欣伯、号烝甫,安徽当涂人。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官颍州府教授。治学兼综汉、宋,长于《诗》、《礼》。尚著《六书转注说》、《檀弓辨诬》、《学礼管释》、《读

  • 澹宁斋集

    十卷。清杨际昌撰。杨际昌约雍正乾隆年间人,字葭渔,祖籍山东蓬莱。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是书系诗文集,无目录,卷次仅以标题示出。其内容,七言古“在渊草”辑诗《题明妃出塞图》、《悼女行》、《破屋行》等五首;五

  • 紫微诗话

    一卷。宋吕本中(详见《春秋集解》)撰。吕本中,又称紫微郎,故诗家称吕紫微。是诗话亦以紫微名。其人学出黄庭坚,作《江西宗派图》以陈师道二十四人序列于其下。宋诗之有流别,实始于此。方回“一祖三宗”之说兴,

  • 石城县志

    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蒋廷桂修,陈兰彬纂。蒋廷桂,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举人,光绪六年(1880)任石城知县,十三年(1887)复任,十七年(1891)复回任。陈兰彬(1816-1894),字荔秋,广东

  • 近取编

    二卷。明胡缵宗(见《愿学编》)撰。此书采录朱熹要语厘成二卷。其名曰“近取”,意为取诸切近日用,以救宗金溪者之弊。殆为驳王守仁之学而发。

  • 邃谷集

    十二卷。明戴冠撰。戴冠生平及事迹见《礼记集说辨疑》条。此书为明代诗文别集,共十二卷;前有任仲干序,末有张鲁后识。并有明抄本传世,款式、卷帙与嘉靖刻本相似,从嘉靖刻本著录。《四库全书》馆臣评其集说:“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