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左传真伪考

左传真伪考

不分卷。瑞典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撰,陆侃如(1903-1978)译。高本汉是瑞典语言学家、汉学家。曾任哥德堡大学教授、副校长,远东文物博物馆馆长,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长。研治中国文史学,尤致力于汉语音韵、训诂的研究。著有《中国音韵学研究》、《汉语中古音与上古音概要》、《诗经注释》、《书经注解》、《汉朝以前文献中的假借字》、《古汉语字典重订本》、《中日汉字形声论》、《论汉语》等,并将《诗经》译成英文。陆侃如原名侃,字衎庐,江苏海门人,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1932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执教于暨南大学、中国公学、复旦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主要著作有《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等。《左传真伪考》共分为上下二篇。上篇考证《左传》的真伪,认为《左传》是先秦时的著作,不是后人的伪撰。下篇则通过对《左传》文法的分析,证明《左传》不是鲁国人所作。他用《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庄子》、《国语》等书的文法与《左传》文法作比较,证明《左传》的文法特别,而与《国语》较为近似。他又参校《庄子》、《荀子》、《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断定《左传》成书应在秦始皇焚书以前。该书考证非常精审。尤其是他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对《左传》文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他选择了《左传》中的七组助词,统计它们的用法,并以《论语》《孟子》中的语言作为标准的鲁语进行比较,证明《左传》有着为汉代人所无法模仿的语法系统,而这个语法系统和鲁语不同。这种研究方法为《左传》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因此在1927年前后,此书被胡适首先介绍到中国,并为陆侃如译成中文出版,立即在学术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高本汉反驳伪作说,却事与愿违地证明了伪作说的某些立论,如《左传》与《国语》文法相近,有人借这个结论,证明《左传》系割裂《国语》而成。因此,《左传真伪考》并没有完全解决《左传》的成书年代和作者问题。该书有1927年新月书店印本。

猜你喜欢

  • 重订会稽莫公事略

    一卷。清张穆(详见《顾亭林先生年谱》③)撰。张氏原撰有《会稽莫公事略》,刊于道光年间。此书就刊本重订而成,对刊本的遗漏和误载作了增补、改订。此书未刊行。稿本待访。

  • 大雪山房文稿初集

    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一卷。清恽敬(1757-1817)撰。恽敬,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初官教习,历官富阳、新喻、瑞金等县知县,擢南昌府同知。恽敬早

  • 辽史纪事本末

    四十卷。清李有棠(1837-1905)撰。有棠,字芾生,萍乡(今属江西)人。幼补博士弟子员,入八旗官学、汉国子监学。光绪年间出为江西峡江县训导。以历朝纪事本末体史书中缺辽、金二代为憾,乃注意辽、金史事

  • 绣吟楼诗钞

    一卷。清谭紫璎撰。谭紫璎,生卒年不详,原名德馨,字凤芝,江西德化人,谭萃清之长女,蔡泽春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嫏嬛别馆《国朝闺阁诗钞》第九集。共收诗十四首。

  • 梅溪集

    五十四卷。宋王十朋(1112-1171)撰。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县)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授绍兴府签判,除著作郎。孝宗即位,知严州,除侍御史。上疏论史浩八大罪,使浩

  • 竹林寺女科秘传

    一卷。清浙江萧山竹林寺僧撰。此书原不著撰人名氏。相传出于竹林寺僧。初秘不示人,后传于世,世人用之多效。书中共载一百一十病证,七十二首治方。其中第五十六证、第八十二证,治法有缺。后附小儿治法及急救等方。

  • 同文千字文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卷首有天启(1621-1627)中田艺蘅序。中分“好爵自縻”以上为上卷,“都邑华夏”以下为下卷。每字先列楷体,注以音义,次以篆隶草诸体附之。更于篆体以下说解字形。从田序可知,是书作

  • 李氏孝经注辑本

    一卷。附曾子大孝编注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孝经全注》)撰。《李氏孝经注辑本》即《孝经全注》,所不同者,削去了章次之目,以为本经之纲在“爱敬”二字。标目者未归之天子章,由是脉络遂不可寻,章句之间亦不免

  • 玄览

    八卷。明朱谋(生卒年不详)撰。朱谋字郁仪,明宁献王七世孙,万历间,封镇国中尉,管理石城王府事。贯串群籍,通晓朝章典故,平生著述一百余种。有《周易象通》,《诗故》,《邃古记》,《春秋戴礼》,《鲁议笺》,

  • 春秋乱贼考

    一卷。清朱骏声(详见《仪礼经注一隅》)撰。该书对《春秋》所载的所谓“乱臣贼子”之事进行考证,对出君、弑君也加以辨析,认为孔子作《春秋》以戒人君,使知为预防,并使暴君顽父知道戒慎恐惧。该书收入《聚学轩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