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右石刻丛编

山右石刻丛编

四十卷。清胡聘之撰。胡聘之,字蕲生,湖北天门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官山西巡抚。光绪二十二年(1896),胡聘之到山西绛县,其知县以所得山西石刻拓本,手录原文并撰考证八卷以献,并请求以公家之力组织编撰。胡氏同意,并下文全省州、县,要求各拓境内碑刻上送,并命其幕僚吴廷燮等人详加考证。编辑完成以后,复以稿本邮寄缪荃孙,请他厘订。经商榷再三,方始成书。书中著录山西石刻及附著的铜器款识,自后魏至元,共计726件。书中未见著录的石刻甚多,凡已见于著录的,皆于考证之末附记其曾见某书,以便读者参考。对历代地舆、戎备、官制、物产、水利等,辨证尤为详细。缪荃孙在序中,称清代各地金石志中,以本书为最好。但是此书编辑时,只见到各州、县送上的拓本,未见原石,因而未臻完备。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传世。

猜你喜欢

  • 笔元要旨

    一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渭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二十岁时为生员,屡应乡试不中。中年作过浙、闽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徐渭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

  • 春秋演孔图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演孔图》,系为推演孔子之事而作。书中叙述孔子因获麟而作《春秋》,九月书成,端门受命,天降血书,中有作图制法之状,故名《演孔图》

  • 八诗六帖

    二十九卷。旧本题宋王状元撰,而不著其名。八诗者,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之诗。六帖即白居易六帖之名。其书分类猥琐,摘句割裂。如标“悬高名”三字为题,注曰,安知天汉上,白日

  •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中华书局1956年将《古书疑义举例》、《古书疑义举例补》、《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古书疑义举例校录》、《古书疑义举例增补》五书汇为一编,名《古书疑义举例五种》。《古书疑义举例》七卷,清俞樾撰。俞氏生平

  • 虞阳说苑甲编

    二十卷。原题湘素主人编。著者生长于虞阳,喜闻虞事,尤多改虞人著述。自兵燹以来,旧著散失,则访故家,求市肆,二十年积累数十种,以善本考订,又数十年来,裒然成帙。其时邑人适有修志之役,乡里父老,相与校理旧

  • 龙筋凤髓判

    四卷。唐张鷟(约660-741)撰。张鷟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唐高宗调露年间考中进士。授歧王府参军,累官至学士,四门员外郎,终于龚州长史。其事迹载于两《唐书》其孙张荐传中。据说

  • 香草居集

    七卷。清李符(1639-1689)撰。李符,本名李符远,字分虎,号耕客,又号桃乡,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李绳远、李良年之弟,时称“三李”,并有诗名。早年受知于曹溶,得读其藏书,又与朱彝尊等结诗社,学问

  •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详见《五代两宋监本考》条),初入罗振玉东文学社,得罗赏识和长期资助。曾留学日本,入东京物理学校。早年赴上海时务报馆掌书记事。受康德、叔本华、尼采思想学说影响。光绪二十九年(1

  • 读易镜

    六卷。明沈尔嘉撰。尔嘉字公亨,江苏常熟人。此书全按今本次序,每一卦为一节,经文列在前面,讲义列在后面。讲义高经义一格,全是缮写时文的方式,其说均随文敷衍,别无发挥,经文旁加圈点,讲义上缀评语,也是全用

  • 明氏实录补注

    一卷。清徐松撰。徐松(1781-1848),清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字星伯。嘉庆进士,授编修,擢湖南学政,因事谪戍伊犁。曾亲历天山南北,记其山川道路,写成《新疆识略》、《西域水道记》。后召回,任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