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辑录纂注

尚书辑录纂注

六卷。元董鼎(生卒年不详)撰。鼎字季亨,别号深山,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末元初经学家。仕履及主要事迹均不详。鼎私淑黄干、董铢,黄、董皆朱熹门人,故其自序称“得朱子再传”,其学宗主朱熹。《尚书辑录纂注》又称《书集传辑录纂注》、《书传辑录纂注》。鼎至大戊申(1308)自序称:“释经诸论,多出朱子,乃取订定《集传》为之宗,而搜辑《语录》于其次,又增纂诸家之注有相发明者,并间缀鄙见于其末,庶几荟萃以成朱子之一经,可无参考互稽之劳,而有统宗会元之要,则亦不无小补矣。”鼎辑录此书,内容主要有三:蔡沈《书集传》、朱熹《语录》及他书所载朱熹语、诸家之说及编者之见。其辑录目的在于“成朱子一经”。该书采拾广博,于《书集传》亦多所匡正,可为注《尚书》者参考。该书始刻于延璠戊午(1318),至正十四年(1354)重刊。今初刻、重刻俱存,藏北京、上海、北京大学图书馆,书名俱作《书集传辑录纂注》。又《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著录初刻本,题作《书传辑录纂注》,文渊阁、文溯阁库书同,是该书本名《书集传辑录纂注》、又称《书传辑录纂注》。《总目》著录作《尚书辑录纂注》,与传世之元刻本不合,又与库书不符,盖误。又此书除正文六卷之外,尚附《朱子说书纲领》一卷、《书序》一卷、《总目》亦弃而不录。此书版本除上述元初刻、重刻本之外,尚有《通志堂经解》本(据元重刻本刻),清怡颜堂抄本。

猜你喜欢

  • 观光集

    五卷。清蔡以封(约1755年前后在世)撰。蔡以封字桐川,嘉善(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均不详。蔡以封由优贡生官桐乡训导,工诗,著有《观光集》五卷,凡古今体诗八十五首,拟乐府四十六首,皆其监敷文书院时,逢

  • 禹贡新图说

    二卷。清杨懋建撰。杨懋建字掌生,广东嘉应人,道光年间举人。本书卷首有陈澧的序,序中称杨懋建“主讲书院,欲使学者因《禹贡》一篇而通知古今。此君之善教,非如程泰之进讲《禹贡》多说、外国幽奥之地也。”陈澧虽

  • 论语体略

    一卷。晋郭象(252-312)撰。清马国翰辑。象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晋哲学家。曾为东海王司马越的太傅主簿。撰《隋志论语体略》二卷。《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并同。今皇侃疏引仅九节。

  • 卢忠烈公年谱

    一卷。清卢安节编。安节字亨六,江苏宜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为谱主曾孙。谱主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明天启进士,历任大名府知府,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等官。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大举进

  • 广灵县志

    ①十卷。清李焕斗修,王五鼎纂。李焕斗字谷愚,江西临阳县人,出身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任广灵县知县。其为官清廉公正,平恕有容,文邑人士多称赞。按广灵古延陵县地,旧志不可考,明万历间,知县杜一奇有重

  • 四六谈麈

    一卷。宋谢伋(生卒年均不详)撰。谢伋字景思,上蔡(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少卿。著有《药寮丛稿》、《四六谈塵》。此集为专论骈体文的理论著作。所谓“四六”即指骈体文。谢伋指出“四六之工,在于剪裁”。又说:

  • 存素堂文集

    四卷。《续集》二卷。清法式善(1752-1813)撰。法式善姓乌尔济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又号梧门。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嘉庆中官至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著有《存素堂诗集

  • 寿梅山房诗存

    一卷。清李谟(?-1871)撰。李谟字禹臣,湖南善化人。咸丰间住长江水师响导营书记。李谟喜为诗,言必称杜甫。其生平颠连困惫,无所发抒,及时事可歌可泣,一寓于诗。故诗多沉郁悲凉之响。五言如卷首古诗,《壬

  • 医方大成论

    见《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 召诰曰名考

    一卷。清李锐撰。李锐字尚之,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诸生。李锐长于算术,他对于时间的推算多较为精确。《尚书·召诰》中“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一句,郑玄注曰“是时周公居摄五年。二月、三月,当为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