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考异

尚书考异

五卷。明梅鷟(详见《古易考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用古文字书写而成,因称古文《尚书》。西晋永嘉之乱(311年)后,今、古文《尚书》相继失传。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一说当作梅颐)献孔安国《孔传古文尚书》于朝,其书分四十六卷,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内容同于今文《尚书》,另多出二十五篇,多出部分,后人亦称之为“晚书”。《孔传古文尚书》出现不久,便立于学官,自东晋至隋、唐,学者均坚信此即孔壁古文《尚书》,于孔安国传亦坚信不疑,最初怀疑晚书系伪作者,为宋人吴棫(见《书稗传》)其后朱熹赞成吴说(见《朱子全书》、《朱子语类》)。其持论依据,主要为今、古文词句深浅难易不同。梅鷟此书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确认晚书二十五篇系由晋人皇甫谧伪作。梅氏自汉人所记载古文《尚书》传授情况入手,从晚书篇数、文体、来源、所载史实等诸多方面,对晚书和《孔传》进行分析与辨证,指出破绽颇多,其所指摘,皆有依据,言之凿凿、切中要害。此书影响深远,为后人《尚书》辩伪辟一蹊径,其功至伟,实不可没。此书坚信孔壁古文十六篇为汉人张霸伪作,则承孔颖达之误;至谓晚书为皇甫谧伪作,则尚待深入研究。此书《明史·艺文志》未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库书据天一阁藏本缮录。天一阁本不分卷,缮录时以篇帙较繁,析为五卷。现存版本有明白崔山房抄本,不分卷,藏北京图书馆。另有清抄本三种,其中两种亦不分卷,一种分作六卷,前两种亦藏北京图书馆,六卷本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此外尚有《平津馆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尺牍隽言

    十二卷。明陈臣忠(约1619前后在世)编。陈臣忠字景周,福建莆田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南京刑部郎中。此书摘录古人书牍,自周、秦迄于宋、元。有所点评,并以朱墨版刊行。《四库全

  • 王刘异同

    五卷。清代黄百家撰。此书宗旨是进一步阐发“致良知”等学说,并用清代学者刘宗周的“慎独”学说来弥补王守仁“致良知”学说的缺漏之处。书中首先论述了王守仁、刘宗周二家学说的不同之处,继而又论述了两家学说的相

  • 诵余稿

    八卷。明徐袍(约1549前后在世)撰。徐袍,字仲章,号白谷。浙江兰溪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官工部主事。徐袍钻研经史,尤精于《易经》,从学人亦都知其为名士。其持身俭约,淡泊寡营。身

  • 榕村字画辨讹

    一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参见《音韵阐微》。是书专辨俗书之讹,以正字为目的。举凡笔画近似容易混淆的正俗之字,一一列出并标以正俗,如“蚤正蚤俗”、“漆正俗”“赖正頼俗”等等,故名曰《字画辨讹

  • 毛诗细义

    二十四卷。清李黼平撰。黼平字绣子,又字贞甫。嘉应(今广东梅县)人。生卒年不详。嘉庆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官江苏昭文县知县。此书多本毛传郑笺之义,以正孔颖达疏证之误。书中不乏精细之辨,然因作者信序太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见《先醒斋广笔记》。

  • 西湖纪胜

    十卷,附西湖遗艳一卷,《西冷漫闻》一卷,《吴山纪胜》二卷。清孙自成撰。孙自成字物皆,号介庵,江苏江都人。《西湖纪胜》康熙刻本,共十卷。十卷后附西湖遗艳一卷、西泠漫闻一卷、吴山纪胜二卷。《西湖纪胜》,首

  • 新妇谱

    一卷。明末清初陆圻(1614-?)撰。圻字丽京,号讲山,钱塘(今杭州)人,顺治中贡生。与其弟陆阶、陆培以文学著名当时,被称“三陆”。康熙二年,因涉嫌《明史》案受牵连。出狱后,他不问政治,弃家远游,致力

  • 明史本纪

    二十四卷。张廷玉(1672-1755)等奉敕撰。张廷玉,字衡臣,一字砚斋。安徽桐城人。清大臣。康熙进士。居官五十年,《明史》在他任总裁时修成。是书为武英殿刊本,于故宫博物院发现,后附段琼林撰《明史本纪

  • 易经图释

    十二卷。明刘定之(1409-1469)撰。定之字主敬,号呆斋,谥文安,江西,永新人。正统六年(1436)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明史》有传。该书用古本,以上下经及十翼分为十卷,但其中《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