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正义

尚书正义

二十卷。唐孔颖达(详见《周易正义》)等奉敕撰。《尚书正义》又称《尚书注疏》。《尚书》系上古典章文献之汇编,原只称《书》,战国后儒家尊称之为《书经》,西汉之后始用今名,以其为上古之书,故称(“尚”通“上”)。《尚书》原有百篇,经始皇焚书及秦末战乱,不少篇什亡佚。时至汉代,《尚书》分为今、古文两种,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由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亦称伏生本;武帝年间,自孔子故宅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用古文字书写而成,因称古文《尚书》,亦称孔壁本。汉代传授今文《尚书》者,称为今文学家;传授古文《尚书》者,称为古文学家。今、古文学家各守家法,门户森严,终于形成《尚书》今、古文之争。今文学派研治《尚书》,重在阐释微言大义,解说烦琐;古文学派则重在文字训诂、考订名物典制。西汉时期,今文《尚书》长期立于学官,今文学派占统治地位;经刘歆提倡,杜林、贾逵、马融等相继努力,至东汉时期,古文《尚书》在学术界之优势基本确立。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马融、郑玄兼通今、古文《尚书》,并为古文《尚书》作注,终使今、古文《尚书》学达到统一。西晋永嘉之乱(311)后,今、古文《尚书》相继亡佚。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一作梅颐)献《孔传古文尚书》于朝,其书分四十六卷,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内容大致同于伏生所传今文《尚书》,后世称为“今文”。另多出二十五篇,后世称作“古文”,亦称“晚书”。《孔传古文尚书》出现不久,便立于学官,自东晋至隋唐,学者笃信此书即孔壁古文《尚书》,于孔安国传亦坚信不疑。直至宋代,吴棫撰《书裨传》始疑其伪,朱熹亦赞成吴说(见《朱子全书》、《朱子语类》)。明代梅鷟撰《尚书考异》,寻出晚书作伪破绽颇多。在此基础上,清代著名学者阎若璩潜研《尚书》三十余年,著成《古文尚书疏证》,胪列晚书及孔传作伪证据凡一百二十八条,确定晚书及孔传均系伪作。至于伪孔传出自谁手,迄今尚无定论,大约为魏、晋间人之依托。晚书系魏、晋间学者裒集《尚书》佚文,并参考《汲冢竹书》有关文献纂辑而成,虽非孔壁古文,亦非向壁虚造,史料价值颇高。孔传虽系伪作,以其去古未远,经文大量古词古义、名物典制赖之而明,又因伪孔传得以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故较汉人传注更为精审,时至今日,研治《尚书》,孔传仍不可不读。唐贞观初年,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人奉敕撰《尚书》义训百余篇,称为《义赞》,太宗诏改为《正义》。在此之前,为《孔传古文尚书》作义疏者有六家,即蔡大宝、巢猗、费甝、顾彪、刘焯、刘炫。各家义疏旨趣多或因循,诠释注文义皆浅略,唯刘焯、刘炫最为详雅。颖达等人以《孔传古文尚书》为底本,以二刘义疏为基础,博采前人说解,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烦而增其简,撰成此书。此书初稿完成之后,马嘉运尝驳正其失,高宗永徽中,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等复加以增损,始定稿刊行。此书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阐释经文大义;二,疏证伪孔传。其体例为首列经文,大字;下出孔传,双行小字;下附陆德明《释文》,《释文》与孔传之间,以“◎”为标识。正义部分接《释文》下,用“疏”字标识,大字;正义先阐释经文大义,后疏证孔传,皆双行小字。此书搜罗宏富,考订详赡,于经义多所发明,于孔传多所发挥,为唐代以前《尚书》研究之代表作。后人研治《尚书》,取于此书者颇多,此书至今仍为研治《尚书》者重要参考书目之一。此书于孔传疏漏多所回护,说解亦嫌繁冗,是其缺憾。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撰《尚书注疏校勘记》,于此书传写中出现之讹误多所订正,可供参考。现存版本有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另有元刻明修本、明万历十五年(1587)刻《十三经注疏》本、清乾隆武英殿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十三经注疏》影印本。此外尚有多种版本,详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猜你喜欢

  • 画史会要

    五卷。明朱谋垔(生平详见《书史会要续编》)撰。朱谋垔曾续陶宗仪《书史会要》,于是联想及画,便采上古至明能画之人姓名及事迹,而作《画史会要》。书仿陶宗仪之体例,所以名也仿其而起。《书史会要》是止于元代,

  • 新旧唐书杂论

    一卷,明李东阳(1447-1516)撰。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年间中进士,历编修、侍讲学士之职。弘治八年(1495年)由礼部右侍郎进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正德时官至少师兼太

  • 静学庐逸笔

    二卷。清代施文铨(生卒年不详)撰。施文铨字寿民,安吉(今浙江省西北部)人。此书主要摘列经史有关内容,加以考据评论。一卷分“易”、“书”、“诗”、“礼记”、“周礼”、“评史”、“家乘”、“戒语”、“异教

  • 寿亲养老新书

    四卷。宋陈直(详见《养老奉亲书》)撰,元邹铉(生卒年不详)续编。邹铉,号冰壑,又号敬直,元大德中泰宁(今属福建)人,出身世宦之家,颇谙养生之道,年七旬身犹健朗。邹铉很推重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但又觉

  • 青堂诗集

    八卷。明董嗣成(1560-1595)撰。董嗣成,字伯念。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除礼部主事,迁礼部员外郎。卒,年仅三十六岁。是集为董嗣成诗集。共八卷。尔其没后,其友茅维所编。

  • 六咨言集

    见《咨言》。

  • 左氏春秋集说

    十卷。附《春秋凡例》二卷。清朱鹤龄(详见《尚书埤传》)撰。鹤龄长于笺疏之学,所著《尚书埤传》、《诗经通义》、《读左日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著录。《左氏春秋集说》朱彝尊《经义考》著录为十二卷,注云

  • 文王受命改元称王辨证

    一卷。清蒯光典(1857-1910)撰。光典字理卿,一作礼卿,安徽省合肥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淮扬海道,出为欧洲留学生监督官。曾师事张之洞,受张之洞聘主持两湖书院。在教授某君撰“文王受命改

  • 文章正论

    十五卷。《续论》五卷。明刘祐编。刘祐,莱州(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大同巡抚。是书录起自《左传》迄于元末之历代古文。以足垂法戒者为正论,以词胜而理未足者为绪论。自序

  • 齐论语

    一卷。清马国翰辑。是书凡六十四条,按今之论语篇次分配。今之论语,为汉安昌侯张禹所定。其作《论语说》二十一篇,用古论篇次,是兼采三家而以鲁为主。《经典释文》引《新论》,云古论与齐、鲁文不同有四百余字,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