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尔雅

小尔雅

亦称《小雅》。十三篇,即《广诂》、《广言》、《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度》、《量》、《衡》。十三篇中《度》、《量》、《衡》三篇《尔雅》所无,为《小尔雅》新增者。另十篇皆为增广补充《尔雅》者,故称“广”也。《小尔雅》所释词语名物计三百七十四事(胡朴安统计),大多数为《尔雅》所未备,少数见于《尔雅》者,释义与《尔雅》亦有别,唯《广言》之“卬,我也”;“登,升”也等条与《尔雅·释诂》无别,这些词条可能为后人所窜入。《汉书·艺文志》于“孝经类”载《小尔雅》一篇,无撰人名氏;《隋书·经籍志》“论语类”有《小尔雅》一卷,注:李轨略解;《旧唐书·经籍志》“小学类”有《小尔雅》一卷,注:李轨解;《新唐书·艺文志》载《李轨解小尔雅》一卷,可证宋以前无道撰人名氏者。宋人所编《崇文总目》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王应麟《玉海》所引《中兴馆阁书目》,皆云孔鲋所著。《宋史·艺文志》载孔鲋撰《小尔雅》一卷。宋人无道李轨解者,是晋人李轨注,宋时已亡佚不传矣。《汉志》所载之古本《小尔雅》亡佚甚早,今本《小尔雅》为后人从《孔丛子》中抽出别行的。《孔丛子》旧题孔鲋传。孔鲋是孔子八世孙,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博士,事迹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孔鲋无著《孔丛子》的记载,宋濂《诸子辨》、胡应麟《四部正讹》、姚际恒《古今伪书考》等并云《孔丛子》乃伪书。今本《小尔雅》为《孔丛子》之第十一篇,其书非孔鲋所撰无疑。今本《小尔雅》作者问题,清儒争论纷纭,可归纳为三说:甲、谓今本《小尔雅》是后人掇拾而成书,非古小学遗书。此说戴震主之,段玉裁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并同戴说;乙、谓三国魏人王肃所伪造。此说臧镛主之;丙、谓是古小学之遗书,而采入《孔丛子》者。此说胡承珙主之,宋翔凤、葛其仁、王煦、朱骏声、任兆麟等并同胡说。《小尔雅》一书非孔鲋所撰无疑;谓王肃著,证据不足;其书体例尚较严整,亦非后人掇拾王肃、杜预等人之说而成者;胡氏等人谓乃古小学遗书而采入《孔丛子》之说为是。《小尔雅》成书甚早,书成于《尔雅》之后不久,汉世此书已见征引,魏晋以后征引尤多。晋人李轨为之注解。李氏注解之本至宋已佚。宋人遂从《孔丛子》第十一篇中将《小尔雅》钞出,而成别行之本。此本与《汉志》所载者不当大异,乃魏晋人伪造《孔丛子》时,摭取流行于其时的《小尔雅》纳入书中。故《小尔雅》并非伪书,确为古小学之遗书也。《小尔雅》书名,宋宋咸注释曰:“经传字义有所未畅,绎而言之,于《尔雅》为小焉。”此篇乃羽翼《尔雅》之作,故于《尔雅》称“小”也。《小尔雅》训诂体例全仿《尔雅》。《广诂》、《广言》、《广训》三篇,大体用“某者某也”方式,多集比若干同义近义之词,然后用训释词概训释其意义,如《广诂》之“逼尼、附、切、局、邻、傅、戚,近也。”是为“通训”之法。《广义》以下十篇,则多用“某某谓之某某”或“某某曰某某”之例,多数为一词一训,训释词既训释其意义,往往又辨析相类相关语词名物间的区别。《小尔雅》收词甚少,连训释语在内尚不足万言,且因《孔丛子》为伪书,遂多以为《小尔雅》亦为伪书,故清代学者,对此书殊少征引,不甚重视。然此书成书甚早,且能增广补充《尔雅》所未备,故与《尔雅》有并存之价值;是书保存的古代词语名物,是汉语词汇史研究有价值的材料,也是经籍训诂的重要工具。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将是书训诂与毛传、郑笺相较,证明相合处甚多,说明《小尔雅》确足以广《尔雅》之所未备,亦为训诂之资粮也。故魏晋以降,传注多所征引,李善《文选注》引之尤多,可证是书在训诂学上有相当高的价值。黄季刚曰:“清人则以其在伪书中,多不肯引用,不知《小尔雅》与经传相应,宋翔凤《训纂》可取证。”(《文字声韵笔记》)阳山顾氏《文房五雅全书》、《说郛》、《古今逸史》、《汉魏丛书》、《龙威秘书》等皆收有《小尔雅》。顾氏本据夷白斋宋本重雕;尚有明胡文焕校刊本、徐北溟据唐石经校乾隆刊本、卢抱经堂校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据顾氏本排印,最易得。

猜你喜欢

  • 祁阳县志

    ①八卷。李莳修,旷敏本纂。李莳,字环青,号七松,浙江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举人,曾任祁阳县知县。旷敏本,翰林院庶吉士。《祁阳县志》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共八卷。分为:卷一,舆图、星野、沿革、山

  • 庚子销夏记

    八卷。清孙承泽(生平详见《尚书集解》)撰。此书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干支为庚子,故书名“庚子”。书始写于四月而终于六月,故书名“销夏”。此书为孙承泽记其所藏所见书画而作。卷一至卷三,记晋、唐、宋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疏

    六卷。唐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条。《金刚般若罗蜜经义疏》续藏经本作四卷,题名为胡吉藏法师撰,前有序一篇。卷一为玄义,有十重,即:一序说经意,二明部傥多少,三辨开合,四明前后,五辨经宗

  • 真定奏疏

    一卷,附刻,一卷。明卫桢固撰。卫桢固,字紫岚,韩城(今属山西韩城县)人。崇桢进士,历任云南道监察御史之职。《真定奏疏》为作者巡按真定(今河北正定)时所上疏稿,共二十六篇,其中有许多关于明末军政不修的材

  •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十二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作于武德九年(626),贞观四年(630)重修。古本作三卷,共三十篇。卷首有自序及十门括例,初卷有十二篇,中卷有四篇,下

  • 经书孝语

    无卷数。明朱鸿(生卒年不详)编。朱鸿字子渐,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年间(1573-1620)诸生。此书采摭《五经》、《四书》中言孝之语为一帙,而各为之阐发。附录曾子《孝实》于末。其书既文辞堆砌,所

  • 琅华馆真迹

    二卷。清王铎(1592-1652)书。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一号嵩樵、痴庵,孟津(今属河南)人。王铎博学好古,工于诗文;行草宗二王,正书出钟繇,名重一时,与董其昌并称,有《拟山园法帖》。该帖中

  • 鰕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俯视上路人,势利惟是谋。高念翼皇家,远怀柔九州。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 申鉴

    五卷。汉荀悦(148-209)撰。荀悦字仲豫,颍阳(今河南许昌)人,相传是荀子的后代。幼年家贫无书,每见一书,览后多能背诵。献帝时,侍讲禁中,官至秘书监、侍中。献帝因班固《汉书》文字繁多难读,乃命悦依

  • 清三藩史料

    六册。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1932-1933年刊行,是关于清代三藩之乱的档案汇编。文献馆在整理清内阁大库档案的过程中,将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十三日至十五年(1676)十二月五日间有关三藩之乱的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