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孟子注

孟子注

① 一卷。晋綦毋邃撰,清马国翰辑。邃字及,里爵俱无考。裴駰《史记索隐》两引邃注《列女传》语,《隋书·经籍志》列其书于皇甫谧《列女传》之下,杜预《女记》之上,则邃为晋人无疑。《隋书·经籍志》邃有《孟子注》九卷,已亡。而《新唐书·艺文志》又载綦毋邃《孟子注》七卷,较《隋志》缺二卷。其书见李善《文选注》所引凡五条。《通典》所引一条。宋熙时子《孟子外书》所引凡四条。其解“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一条,焦循《孟子正义》采之,也据《文选注》。该书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② 一卷。唐陆善经撰。善经字及爵里都无考。《新唐书·艺文志》有陆善经《孟子注》七卷,其书宋代尚传。《崇文总目》说,善经为唐人,以为轲书初为七篇,因删去赵岐《章指》与其注之繁重处,复为七篇。其书不知佚于何时,唯孙奭《音义》引之。马国翰仅据《音义》,辑成一卷,其他训诂,已不可见。据孙奭《孟子正义》说,自陆善经以降,其训诂虽小有异同,而都归宗于赵氏。但除《音义》所录诸条外,其他说无与赵氏有大不同处。该书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二卷。清陈澧(详见《别本孟子注》)撰。是书首有陈澧自题。所注皆从涵泳体验得来,或举其要,或抉其微,或发其疑,又或借以证史感时。语皆平实,不骛高深。书间有涉及考订处,如“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澧认为“方四十里”乃为“方十里者四”。“文王之囿,方七十里”也是如此。又如“富岁,子弟多赖”,谓“赖”为“懒”,赵朱注皆非。但如此之类书中不多。至于告子荀子之言性,及后来李泰伯讥不尊周室,不当劝齐梁之君王天下,以及王阳明致良知的是非等,都依据《孟子》七篇,加以辨正。该书有原稿本。

猜你喜欢

  • 广雅疏证补正

    一卷。清王念孙、王引之撰。《广雅疏证》刊成之后,王氏父子复加勘校补充,所言或细书刊本上,或别签夹入书中。手校补本《疏证》先由清河汪汲收藏,后入扬州书贾夏炳泉手,复由淮安黄海长购得,经罗振玉鉴定确为王氏

  • 古老子

    二卷。旧题许剑道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手刊。古人尊崇老子其人及书,常将《老子》一书刻于石上,以传后世,并题当事者字号以便青史垂名。收藏家又常于石上拓印图书以为珍品,此书则似为拓本。据《四库提要》载录,此

  • 义乌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清诸自谷修,程瑜、李锡龄纂。诸自谷,义乌县知县。义乌为秦代古邑,历史甚长,有志最早。宋代原有元丰、咸淳志。元时正邑人黄文献合宋两书而成正志。明代正统、万历、崇祯修数次,迄清康熙朝有十

  • 医学折衷

    见《玉机微义》。

  • 十处士传

    一卷。明支立(约1472年前后在世)撰。支立字中夫(一作可舆),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由举人官翰林院孔目。精于经学,时人称为支五经。这部书乃是作者为常州学官时所作。取布衾、木枕、纸张、薄

  • 解州安邑县运城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言如泗修,熊名相、吕滥等纂。言如泗,昭文人,先贤言子裔。由恩贡教习授知县,历任垣曲、闻喜。后升保德州知州,政声甚嘉。乾隆二十六年(1761)题补解州。熊名相,贵州大定县人。出身拔贡,

  • 卫藏揽要

    六卷,民国邵钦权纂。邵钦权,字季衡,浙江东阳人,毕业于北京筹边高等学校,专攻藏事。《卫藏揽要》稿本,全书六卷,卷首有于长葆序。分为:稽古、山川、风俗、宗教、政治、兵制。每门之下,附有诸小目。此书小目较

  • 读左一得

    四卷。清邱命三撰。命三,上杭(今福建上杭)人。该书是作者研读《左传》的心得体会,笔录而成。其中对《左传》中的一些问题,如经义、文字训诂、人物史事、典章制度等有所论列。该书有清咸丰元年(1851)精刊本

  •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一卷。元王国端(生卒年不详)撰。王国端,婺源(今属江西)人。其父王镜泽为当时名医,擅长针灸。王国端继承父业,亦以针灸闻名。曾托名扁鹊相传,专论针灸之法,参以家传经验,此书成于天历二年(1329)。首为

  • 心书

    一卷。旧本题汉诸葛亮撰。然考宋以前诸家书目均不见著录,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卷四兵家类著录“孔明《心书》一卷。”其书晚出之证明矣。或云陶宗仪《说郛》作《新书》,至明弘治间关西刘让锓之于木,始改名曰《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