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孔北海集

孔北海集

一卷。汉孔融(153-208)撰。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西南)人。孔丘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少慧,性孝友,好学博览。年十岁,见李膺,膺与宾客均奇之。独太中大夫陈韪讥他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对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陈韪为之涤感不安。何进辟为侍御史。后又为虎贲中郎将。献帝时,为北海相,立学校,表儒术。寻拜太中大夫。值汉室之乱,志在靖难,然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尝发豪语道:“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吾无忧矣。”献帝都许,徵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后为曹操所杀。据《后汉书》孔融本传载,“魏文帝深好融文辞,叹曰扬班俦也。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帛。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则载《汉少府孔融集》九卷,注曰梁十卷,《录》一卷。较本传所记已多增益。新、旧《唐书》皆作十卷,盖犹梁时之旧本。《宋史》始不著录,则其集宋时已佚。此本乃明人所掇拾。凡表一篇,疏一篇,上书三篇,奏事二篇,议一篇,对一篇,教一篇,书十六篇,碑铭一篇,论四篇,诗六篇,共三十七篇。其中《圣人优劣论》盖一文而偶存二条,编次者遂析为两篇,故此集实为三十六篇。张溥《百三家集》亦载此集,而较此本少《再告高密教令》、《告高密县僚属》二篇。大抵捃拾史传类书,多断简残章,首尾不具。而非隋、唐之旧。苏轼《孔北海赞》序亦称“读其所作《杨氏四公赞》,今本亦无之。则宋人所及见者,今已不具。然人既国器,文亦鸿宝。虽阙佚之余,弥可珍也。”其六言诗之名见于本传。今所传三章,词多浅近,又皆盛称曹操功德。断以孔融之生平,可信其义不出此。即使旧本有之,亦必黄初间购求遗文,赝托孔融作以颂曹操,未可定为真本。本书传世者有《四库全书》本。《乾坤正气集》本。

猜你喜欢

  • 爱闲斋笔记六种

    二十卷。清史承谦(生卒年不详)撰。史承谦字位存,宜兴(今属江苏省)人,工诗词古文,对两宋至清初名家词集,无不探讨。六种为《爱闲斋笔记》二卷,多为评史谈艺之作;《小眠斋词》四卷,为自撰词集;《静学斋偶志

  • 二槐草存

    清王翃(1603-1653)撰。王翃字翀父,号介人。嘉兴(今属浙江)人。少年失学,《论语》、《孟子》不曾读完,仅识字而已。偶览《琵琶记》,欣然会意,自学填词,竟能合调,此后学不稍懈,既工词曲,又攻诗文

  • 道光中枢政考续纂则例

    四卷。清长龄(1758-1838)等奉敕修。长龄,萨克图克氏,字懋亭。蒙古正白旗人。生员出身。历任总兵、提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职。是书为明亮等续修《中枢政考》后,又为续纂则例之编。共有八旗一卷、绿

  • 续垂棘编三集

    十卷。《四集》。九卷。清范鄗鼎(详见《理学备考》)编。明末范鼎父尝选山西之文二十卷,名曰《晋国垂棘》。后范鄗鼎又选其乡附近人之文,依例汇辑成帙,为《续垂棘编》。前后共四集。而此仅三至四两集,不是全本。

  • 幸存录

    六卷。明夏允彝(?-1645)撰。夏允彝字彝仲,号瑗公,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人),明末江南名士,畿社领袖。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长乐县知县,有廉能,极得人望。与张溥等人的复社通声气,为同志

  • 重修胶州志

    四十卷。清张同声修,李图等纂。张同声字振之,安徽桐城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任胶州知州。李图字少白,一字少伯,山东掖县人,清代后期山东著名的方志学家。曾任胶西书院山长,济南泺源书院主讲。山东博兴县

  • 清满洲八旗世系

    三册。撰者不详。记嵩佳氏、赛密勒氏、尼玛察氏、拖沙喇哈番额尔等世系。用满文撰写,间附汉文。现有稿本。

  • 玉管照神局

    三卷。旧题南唐宋齐邱(生卒年不详)撰。宋齐邱,字超回,后改子嵩。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曾任殿直军判官、右司员外郎、同平章事等职,李璟封为楚国公。后获罪被废,自经而死。宋齐邱生当乱世,十分喜好术数,

  • 读说文日记

    一卷。清胡常德(生卒年不详)撰。常德字少芸,松江府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优贡生,读书于学古堂。是书为胡氏读《说文》笔记,共15则。其中多非难段注,非但不能切中要害,反而暴露自身学无根底。是书有光绪间雷

  • 韩集举正

    十卷。《外集举正》一卷。宋方崧卿(生卒年不详)撰。方崧卿,字季申,莆田(今福建省东部沿海,木兰溪下游)人。隆兴进士。孝宗时尝知台州军事。此书后有淳熙十六年(1189)崧卿自跋,称《右昌黎先生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