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易法象通赞

大易法象通赞

七卷。元郑滁孙撰。滁孙字景欧,处州(今浙江丽水)人。宋景定间(1260-1264)进士,曾知温州乐清县,迁宗正丞、礼部郎官。入元以后,因推荐而被授予集贤直学士。《元史·儒学传》具载其事迹,可参看。该书首为诸图,次以《中天述考》、《述衍》等说,终有甲辰、乙巳、丙午三年所作《习坎书院旅语》。其《中天图》后署曰“至元三十年十一月吉日宣召赴阙,儒人臣郑滁孙”,可见是他被荐时进献朝廷的。其《序》自言:“年逾五十,探索先天图,忽得中天元景。”所谓“中天”之说,始见于干宝《周易注》,朱元升衍之为《三易备遗》。但郑滁孙所说的“中天元景”实与干宝之说不同,大意是说:中天即天,因其运用合一居中,所以叫中天;又因其在生两之后、用九之前,所以叫中天。其象藏于互体,而义体现于文王、周公、孔子之辞。这些说法大都幽渺恍惚,不可究诘。郑滁孙从景定登第,到元世祖至元中,当已五六十岁,而此书之成在成宗之末,又在进图后十余年,及至嘉兴、温州升席讲经,年龄已相当大了。数十年自始至终所衍析的都不过是“中天”之义,又删《周易系辞传》以迁就己说,并牵合诸经加以证明,支离繁衍,终无归宿。自来以奇偶推《易》者病于穿凿,以老庄谈《易》者流于虚无。郑氏此书则以穿凿之数附会于虚无之理,两家弊病兼而有之,确实没有多大用处,所以《四库总目》仅存其目。

猜你喜欢

  • 无声戏

    全本正编十二回,外编六回。清李渔(详见《十二楼》)撰。白话短篇小说集。题名《无声戏》,取义于李渔对小说的理解,即视小说为无声的戏剧。该书故事虽点明发生在明代嘉靖、万历各朝,但题材基本无所本,均属作者创

  •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

    见《素问直解》。

  • 秋水集

    十卷。《补遗》一卷。清严绳孙(1623-1702)撰。严绳孙,字荪友,江苏无锡人。其以诗古文擅名,康熙十八年(1679)中举鸿博,授翰林检讨,与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擢拔为古迁中允。不慕荣利请归乡里

  • 周易梁丘氏章句

    一卷。汉梁丘贺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梁丘贺字长翁,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其与孟喜、施仇同受易于田王孙,得嫡传,汉时施孟梁丘三家并称,其事见《汉书·儒林传》。晋永嘉乱后,施、梁丘两家俱亡,孟氏仍存。《

  • 商河县志

    ①十卷。明曾一侗修,詹应阳纂。曾一侗,河南陈州人,举人出身,万历十二年(1584)任商河县知县。詹应阳,邑人,举人出身。《商河县志》,创修于明嘉靖年间贾枢,此志为再修。曾一侗到任后,征集邑之故闻,开馆

  • 金丸记传奇

    二卷。明姚茂良(约1475年前后在世)撰。姚茂良字静川,武康(今属浙江德清)人。《金丸记传奇》三十出,写于明成化年间,其故事梗概是:宋真宗赵恒在众后妃的陪侍下,到御花园游赏,用金弹丸抛打黄莺,并且告诉

  • 尔雅集解

    十九卷。王闿运撰。闿运(1833-1916)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湘南乡潭县人。咸丰三年(1853年)举人,曾入曾国藩幕。后讲学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

  • 存素堂文集

    四卷。《续集》二卷。清法式善(1752-1813)撰。法式善姓乌尔济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又号梧门。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嘉庆中官至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著有《存素堂诗集

  • 北轩笔记

    一卷。元陈世隆(生卒年不详)撰。陈世隆字彦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书贩陈思之从孙,元顺帝至正(1341-1368)中,馆于嘉兴陶氏,兵起以后,死亡。学问渊博,精通经史百家,尤工诗文。所著诗文,明

  • 周易述义

    十卷。清傅恒、孙嘉淦等奉敕撰,吴鼎、梁锡玙为纂修官。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序说。凡卦爻四卷,《彖传》一卷,《象传》二卷,《系辞传》二卷,《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一卷。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