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填词杂说

填词杂说

一卷。清沈谦(1620-1670)撰。沈谦字去矜,号东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辨四声,长通音韵之学。明末诸生,入清后曾起兵抗清,事败后隐居不出,靠行医为生。其诗初学晚唐温、李,后得见陈子龙诗,于是转而学汉魏与初、盛唐诗。早年与毛先舒、张丹并有诗名,人称“南楼三子”,后与毛先舒、张丹、陆圻、柴绍炳、吴百朋、陈廷会、丁澎、孙治、虞黄昊合称“西泠十子”。其工诗亦精通词学,并擅长填词。其词学著作有《词谱》、《填词杂说》、《词学》等。本书为论词之作,即自《东江集抄》录出者。虽仅三十一节,而颇有精论。其论词很重视言情因素,强调要以情动人,认为“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乎移情。白描不可近俗,修饰不得太文。僻词作者少,宜浑脱乃近自然;常调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动。词要不亢不卑,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行,粲女窥帘而未出。学周柳,不得见其用情处;学苏辛,不得见其用气处。当以离处为合,皆填词者所当知也。”评判宋贤,公允精实。论清真词,颇有独到之处。他赞扬柳永的“晓风残月”,也欣赏苏轼的“大江东去”,说是“体制虽殊,读之若身历其境,惝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他高度评价李煜、李清照的词,也正是从写真情、直抒本色这一根本点着眼的。重视词的移情作用,并不意味着不讲究章法,不讲究出新,一首好词本身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例如,他论填词结句,特别强调错综动荡,要“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动语”。他还谈到诗词曲的特点,说:“承诗名曲者,词也。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然诗曲又俱可入词”。此说可供人寻绎三种不同抒情诗体的独特风味。有《词话丛编》本。

猜你喜欢

  • 周易人事疏证

    十二卷。清章世臣撰。此书分正编八卷,续编四卷。宋代李光地、杨万里曾分别著《读易详说》、《诚斋易传》。对周易逐卦逐爻征引史事进行阐述。而于经义训诂、阴阳消长、易理原本则略而不说。章氏又承袭李杨著作体例,

  • 国子监则例

    四十五卷。汪廷珍撰。汪廷珍,字瑟庵,江苏山阳(淮安)人。乾隆进士。历任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道光时兼管国子监事务。有《实事求是斋诗文集》。是书卷一至卷六为亲诣释奠临雍各典礼,卷七至卷十五为绳愆厅监丞所

  • 丁氏新唐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

    八卷。清丁谦撰。丁谦,有《丁氏魏书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地理考证》一书,已著录。是书将《新唐书》中突厥传、吐蕃传、回纥等国传、沙陀传、北狄传、东夷传、南蛮传、西域传分别作地理考证,各为一卷。其体例为先录

  • 朝阳字鉴精粹

    不分卷。日本高田忠周撰。高田忠周,号竹山,东京人,著有《说文字原谱》。高田曾辑《朝阳阁字鉴》三十六卷,刊于日本大正十四年(1925)。后又订正增辑,曰《补正朝阳字鉴》。是编删其篆体类似者,依《康熙字典

  • 仪礼私笺

    八卷。清郑珍(1806-1864)撰。珍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县(今贵州省遵义市)人。道光举人。曾任荔波县训导。同治二年(1863),大学士祁寯藻荐于朝,特旨以知县分发江苏补用,次年卒。治经学、小

  • 御注道德真经

    ①四卷。唐李隆基(685-762)撰。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崇尚道教,撰有《御注道德真经》四卷、《道德真经疏》十卷。《御注道德真经》,又称《道德真经注》。唐以前研究《道德经》并为其作注者,有

  • 吴都文粹续集

    五十六卷。《补遗》一卷。明钱谷编。钱谷字叔宝,号罄室,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少孤贫。游文征明之门,得点染水墨法,喜欢读书,闻有异书,带病苦读,自己抄写,坚持日夜校勘,至老未衰。所抄录书有《

  • 岭西水陆兵纪

    二卷。明盛万年撰。万年字伯恭,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万历癸未(1583)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迁云南布政使,未到官,卒。此书乃其任广西按察使时作。当时,倭寇入侵境内,万年率兵击退之。事后增

  • 长兴县志

    三十二卷。清赵定邦修,周学浚、丁宝书纂。赵定邦,运同衔长兴县知县。《长兴县志》同治十三年(1873)修,光绪元年(1875)刻本,全书共三十二卷,卷一上为凡例、图、旧志源流,卷一下分列目次为建署、沿革

  • 诲尔录

    二卷。清代陈伟撰。此书是作者的笔记兼札记,自光绪丙子年(1876)至光绪己丑年(1891)始成,历十四年。主要内容是封建士子如何来修身立行的心得笔记。作者偏重汉学,又不尽弃宋学,在书中以“经宣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