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困知记

困知记

二卷,《续记》二卷。《附录》一卷。明罗钦顺(1465-1547)撰。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今属江西)人。弘治六年(1492)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十五年(1502),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正德三年(1598),遭宦官刘瑾打击,削职为民。正德五年(1510),复职。后历任太常卿、南京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辞职归里后,家居二十余年,潜心治学。其学上承张载,吸取了张载宇宙观中的唯物论观点,并加以发展。著有《整庵存稿》、《整庵续稿》等书。此书为作者的言论汇编,大旨为扬儒抑佛。《困知记》成于嘉靖七年(1528),共一百五十六章。《续记》成于嘉靖十年(1531),共一百一十三章,补《困知记》中意有未尽者。《附录》为作者与人论学书信六首。他在书中提出理依于气的气一元论观点,认为理气之理,不是气外别有一理。盖通天地,亘古今一气而已。气是运动的,一动一静,一往一来,循环不止。自然界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兴衰治乱,皆是气活动的结果。并否认气上有主宰之说,认为气的运动变化“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者,所谓“理”、“太极”也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主宰。他在书中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产生怀疑,用洛学的“理一分殊”之说来解释人性。认为人和物皆来源于阴阳之气,此谓“理一”;世界上人和物各各不同,谓“分殊”。关于“道心”和“人心”,他认为“道心”即“性”,“人心”即“情”。“道心”为主宰,为体。“人心”为用。两者是体用关系,不可分离。主张通过道德修养,达到以“道心”制约“人心”,以性制约情。主张既要承认人皆有欲望,又应对欲望加以节制。他在书中对陆九渊、王守仁、湛若水的思想观点和禅学都有所评论,目颇具有理论深度。此书为罗钦顺的代表作,深为理学家所推重,明代学者高攀龙称此书为自唐以来排斥佛学最有力的著作。有明沈维鐈刊本,明刊《三先生语录》本,清康熙九年(1670)刘炳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交泰韵

    一卷。明吕坤撰。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新吾,又号心吾,宁陵(今河南宁陵县)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襄垣知县,调大同,征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再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

  • 扬州丛刻

    二十四种,四十六卷。民国陈恒和编。陈恒和,生平事迹不详。丛书收辑扬州先贤所著有关扬州掌故的著作二十四种,所收如清李斗《扬州名胜录》四卷、清焦循《邗记》六卷、明王秀楚《扬州十日记》一卷等均为习见之书,且

  • 十三经提纲

    十三卷。唐文治撰。唐文治(1865-1954)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清进士,官户部主事、商部左丞、农工商部左侍郎署尚书。长期从事教育,晚年主讲于国学专修馆。著有《尚书大义》、《诗经大义》、《紫

  • 茶香室经说

    十六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此书作于《群经平议》之后,故其中《易》“贲亨小”、“旧井无禽”、《书》“冀州既载”及《礼记》“与为人后者”数条,都是更正《群经平议》之作。其说经义,瑜瑕互见。如《

  • 说文逸字辨证

    二卷。清李桢(生卒年不详)撰。李桢字佐周,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是书以为郑珍《说文逸字》多违许旨,未深究许君所以弃取之意,则为之辨说,益以左证。其体例是录郑书于前,自为辨证于后。李氏云:“《逸字》所

  • 诗考

    一卷。《诗地理考》六卷。王应麟(1223-1296)撰。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庆元府(路治在今浙江鄞县)人。南宋著名学者。淳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他学问广博,在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方面都有

  • 内科新说

    二卷。英国合信(详见《西医略论》)撰,江宁管茂材(生卒年不详)笔述。此书前有咸丰八年(1859)合信自序。此书上卷专论病理,共二十六篇,论及血、脏腑等,后附各病病症。下卷列载方剂药品,其中以中土所产为

  • 政刑类要

    一卷。元彭天锡(生卒年不详)撰。彭天锡,字仁仲。湖州(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平无考。《政刑类要》主要记述作者生活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法令,文字简明通俗。《政刑类要》有《永乐大典》本,清代时被列入《四库全书》

  • 镜倚楼小稿

    一卷。清章孝贞撰。章孝贞,生卒年不详,字静仪,又字味琴,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章俊民之三女,上元周观模之妻。此书嫏嬛别馆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国朝闺阁诗钞》第十集中,共选诗十六首。

  • 剑合斋帖

    六卷。明陈钜昌辑刻,董其昌书。此帖为陈氏辑刻四种董书之一。明代以来,汇刻董氏书迹者日益增多,但往往失于鉴别,使得真伪共存一体。而陈氏与董其昌为姻亲,且所选刻书帖皆经董其昌加以鉴定,所以除董氏自刻本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