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声切韵表

四声切韵表

一卷。清江永撰。此书作于康熙年间,《四库全书》收入“小学类存目”。是一部从古音研究角度分析和表现《广韵》音系的韵图。江氏对明清时代表现“时音”的韵图不满,认为应遵照中古韵书、韵图体制制作韵图。他说自己的著作是“依古二百六韵,条分缕析,四声相从,各统以母,别其音呼等列。本字之切,即注本字之下,开卷了然。”其审音标准有三:一以开合分、一以等分、一以古今音分。江氏从研究上古音的角度出发,把古今音的流变作为划分中古音类的标准之一,某些音类虽然“且从今音列之”,但有一些中古韵书中本属一类音的字却分属两类、三类,如支、虞韵即如此,这种做法造成混乱,殊不足取。本书前列凡例六十二条,备论其分析考定之意,而列表于后。韵图用三十六字母代表声类,韵类分为一百零四个大类,一类之中再按等呼的不同分列为小类。声调仍分平上去入四类。列图格式是将同韵同等同呼的字列为一栏,各类字音依类相从。每栏纵列四声相应的各个韵部,横列三十六字母。纵横交合处列字,各字下注明《广韵》反切,有些切语江氏曾加以改作。韵图形式与《切韵指掌图》及《四声等子》接近,只是没有分为独立的图而已。江氏提出“数韵共一入”之说,韵图将入声字兼配阴、阳,在凡例中他对这种处置有详细说明,主要根据是古音中的阴、入韵字通押和偏旁互谐。江氏之说得到丁显的赞赏,受到夏燮《述韵》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的批评,“数韵共一入”之说对分析上古音系统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四声切韵表》有应云堂原刊本及《贷园丛书》本、沔阳陆建瀛刊本(合《古韵标准》、《音学辨微》),另有光绪二年(1876年)浔阳李氏刊本、民国壬申(1932年)湘潭孙氏家塾刊本等。

猜你喜欢

  • 金石续录

    四卷。清刘青藜撰。刘青藜(1664-1709),字太乙,襄城(今属河南省)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改庶吉士。本书乃其家藏金石诸刻,各为题跋。其子刘伯安,最后编撰成书。卷首有其弟刘青震作序。书

  • 九经字样

    一卷。唐唐玄度(生卒年不详)撰。玄度为文宗开成间(836-840)翰林待诏,据《唐会要》云:“太和七年(834)二月,敕唐玄度覆定石经字体。十二月,敕于国子监讲论堂两廊,创立石九经。”玄度《九经字样》

  • 根黄集

    十卷。清杨文源(生卒年不详)撰。杨文源长泰(今福建汀漳)人。此书以《仪礼》、《周礼》、《礼记》之文,割裂编次成书。分律吕、封建、井田、学校、祭祀五门。每门之中又各立若干子目。其名曰“根黄”者,取黄钟为

  • 卢霖生自述年谱

    又名《禧寿堂自订年谱》,一卷。清卢荫溥(1760-1839)自编。荫溥字霖生,号南石。山东德州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肃。著有《延禧堂稿》、《诗竹堂汇编》

  • 文苑英华辨证

    十卷。宋彭叔夏撰。彭叔夏,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乡贡进士,《江西通志》列其名于绍熙三年(1192)乡举条下,不为立传,生卒年及事迹已不可考。是书盖因周必大所校《文苑英华》而作。考周必大《文苑英华》跋曰

  • 辨释名

    一卷。三国吴韦昭撰。韦昭(204-273)字弘嗣。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韦曜。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县)人。初以丞相除西安令,归为尚书郎,迁太子中庶子。孙皓即位,封高陵亭侯,累迁中书仆射,领左国史。后因触

  • 黑鞑事略笺证

    一卷。王国维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见《刘祁西使记校注》条。《黑鞑事略》一书,李文田曾著有札记,但王国维所作此书考证尤为精密。王国维认为《黑鞑事略》中双行小注,都是彭大雅自注;彭氏所云按只,与徐氏所云按

  • 网山集

    八卷。宋林亦之(1136-1185)撰。林亦之,字学可,号月渔,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亦之是林光朝之弟子。光朝讲学于红泉,去世后,学者请亦之继其席。赵汝愚统管福建时,曾向朝廷推荐亦之,未及用而卒。景

  • 时习新知

    六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条)撰。此书原名《知言》,郝敬在万历二十年(1592)官永嘉时自为其书作序,后改为《时飞新知》。郝敬并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和崇祯元年(1628)又作自序二篇。此书初

  • 侍讲杂记

    见《吕氏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