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札记

四书札记

① 四卷。清杨名时撰。杨名时事详《周易札记》。此书为杨读《四书》之所记。《大学》不标古本之名,亦不显言古本、改本之是非,而皆用李光地《大学古本说》之成论。其以“格物”为明善,不取王守仁格庭前竹子之说,亦不主朱熹《补传》之说。于《论语》阐发义理,多所心得。于《中庸》立论平实,多有创见。《孟子》一卷最简略,疑此乃未成之书。② 清王巡泰撰。巡泰字岱宗,陕西临潼人。是书仿许鲁斋《读易私言》、薛文清《读书法》,开卷有得,随手札记,积久成帙。书首有乾隆四十年(1775)自序,其后又有乾隆五十一年(1886)自序,另有门人阎成化序,作于乾隆乙未,是初稿的序。书成未刊,光绪九年(1883),临潼县知县汪凤枟访得遗编付梓,未完成便调走了,其继任严麟书续成。各有序记其事,同时还有陈熙垲序。是书敷说大义,名理络绎,对天命、心性、存诚、主敬等有关学术处,剖析尤细。书中多引孙酉峰说(孙酉峰是王巡泰的受业之师),也间及他家之说。自序云:“凡所见辄记之,不必所见之果是也。一时见以为是,一时辄记之,不必他时之即以其是为是也。”有时言足与先儒相发明,期于明白易晓,不因有雷同之嫌而不记;有时自抒自见,不尽与先儒相合,即以所见记之,不因有立异之嫌而不记;有时旁见侧出,借书以发深省,而不必与书相隐括,也即以他说记之,不因非书之旨而不记。该书有光绪九年(1883)刊本。③ 二卷。清姚惟寅撰。惟寅湖北随州(今湖北随州)人。首有叙论,谓“圣人之道,一晦于考据家,再晦于理学家,晚近竞尚新学,则概斥为空言,不知空言中,自寓实理,举而措之,莫非实事”是书分二卷,为目六十,为条八十,但棼而无纪。首章大学格致补,言“朱子取程子之意,补大学格物,但只格得半中之半,因程子不问家之为何如家,国之为何如国,天下之为何如天下,而欲以正心诚意包举之,验以家国天下之实事,多不相符”。余篇大率空衍,无精义。该书有铅印本。

猜你喜欢

  • 礼论答问

    一卷。南朝宋徐广(352-425)撰,清马国翰辑。徐广,字野民,或作野人,以避唐太宗讳,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人。官至中散大夫。《晋书》、《南史》均有传。《晋书》云:“广《礼答问》,行于世”;《南

  • 卮坛对问

    六卷。清江德中(生卒年不详)撰。江德中字汉若,歙(今安徽歙县)人,官至广西布政司参议。著有《西粤对间》。《卮坛对问》是江德中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首卷论述支干及日月星云之事。二卷至六卷都是杂论经史,著者

  • 北史演义

    六十四卷。题“玉山杜纲草亭氏编次,云间许宝善穆堂氏批评”,作者杜纲详见《娱目醒心编》。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南北朝时北朝历史故事。书从北魏宣武帝时叙起。时北魏的鼎盛时期已过,胡太后专权乱政。尔朱荣、尔朱

  • 孔门易绪

    十六卷。清张德纯撰。张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洲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任常山县知县。该书专以十翼解经。其说认为,经本无阴、阳、刚、柔之名,以及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之象,这些名象都

  • 会稽莫公事略

    一卷。清张穆(详见《顾亭先生年谱》③)撰。此书记莫晋(1761-1862)事迹。莫晋字锡三,号裴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历任编修、仓场侍郎、内阁学士等官。工书法。著有《

  • 两山墨谈

    十八卷。明陈霆(详见《唐余纪传》条)撰。此书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前有德清县知县李檗序。李序中称“水南先生既谢尘鞅,结庐两山之间,居左右图书,放情山水,锐意述作,于世俗外交泊然淡然也。李子公暇得

  • 丁野鹤先生诗词稿

    八种,二十卷。明末清初丁耀亢(1599-1669)撰。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紫阳道人、木鸡道人,山东诸城人,明末诸生,入清后,曾任容城教谕。其著作多为诗词及传奇剧本,另有小说《续金瓶梅》,内容荒诞秽亵

  • 云梦县志略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吕锡麟修,程怀璟纂。吕锡麟,字柯亭,号仁止,河南新安人,附监生,官云梦知县。程怀璟,字玉农,号小宋,本县人,拔贡,官至云南按察使。明万历十六年(1588),邑人邹观光纂《云梦

  • 道山清话

    一卷。撰者不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不知何人。跋语称:大父国史在馆阁久,多识前辈,著《馆秘录》、《曝书记》,与此而三。兵火散失,近得此书于曾仲存家。末题朝奉大夫暐,亦不著姓。”《宋史艺文志》子

  • 拟诗外传

    一卷。明黄省曾(详见《西洋朝贡典录》条)撰。此书杂论治乱之理,共一卷、三十条。每条引诗二句为证,完全模仿韩婴《诗外传》的体例,因此取名《拟诗外传》。书中皆为感时发议之语。此书有《百陵学山》本、《学海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