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子西文录

唐子西文录

一卷。旧本题宋强行父(1091-1157)辑。强行父,字幼安。余杭(浙江杭州)人。曾官睦州、宣州通判。本书所载三十五条,皆述所闻唐庚(字子西)论文之语。卷首有绍兴八年(1138)强行父自序称:“宣和元年(1119)罢官京师,眉山唐先生同寓于城东景德僧舍,与同郡关注子东日从之游,退而记之论文之语。更兵火无复存者。子东书来,属余追录,十不省五六,乃为追录云云。”清《四库全书》编撰者考证后认为:“唐庚以张商英罢相之后,坐为商英赋内前行贬惠州。大观五年会赦北归,道卒。大观五年即政和元年(1111),下距宣和元年(1119),庚没九年矣,安得同寓京师?其说殊为可疑。”今据马良春、李福田《中国文学大辞典》,吴海林、李延沛《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及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载,唐庚生于宋熙宁四年(1071),卒于宋宣和三年(1121)。其卒年比清《四库全书》编撰者考订的大观五年(1111)晚十年。宣和元年为1119年,唐庚仍在世。所以,“同寓京师”之说不无可能。清《四库全书》编撰者又引刘克庄《后村诗话》:“子西诸文皆高,不独诗也。其出稍晚,使及东坡之门,当不在秦、晁之下。”进而断定:“是庚平生未见苏轼。”又谈到本书言及轼者共八条,其中一条称“余雅善东坡”,一条称“东坡赴定武,过京师,馆于城外一园子中,余时年十八,谒之,则与轼甚稔。”清《四库全书》编撰者倾向刘克庄观点,认为“克庄不应如是之舛”。但,据现代资料(诸如上述三种工具书)认定,苏轼生年为1036-1101年。唐庚十八岁时,苏轼五十三岁,均在世。从时间上不能否定唐庚与苏轼交往的可能性,根本谈不上“其出稍晚”。《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载:“他(唐庚)与苏轼相善。”《中国文学大辞典》则更明确说:唐庚“十八岁时曾谒见苏轼”,他“才气甚高,文采风流与苏轼相似。他们都是眉州人,并且都曾贬官惠州,身世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当时人称为‘小东坡’。”并进一步说明:“他既然阿附张商英,以后就很难入东坡之门。”由此看来,清《四库全书》编撰者所做“唐庚平生未见苏轼”的结论并不确实。虽然否定清人的上述考证并不能说明本书即真,但他们藉此做出本书“殆好事者依托为之”的两条主要理由显然都不成立。至于他们谈到的本书“记庚论《史记》、《汉书》一条,与徐度《却扫编》所记庚语同,剽剟之迹显然”之类,亦缺少令人信服的根据:甲、乙两者相同,并不能认定一定是甲剽剟乙,何况《却扫编》为宋人所撰。

猜你喜欢

  • 明名臣琬炎录

    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徐紘(生卒不详)撰。徐纮,字朝文,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史。《明名臣琬炎录》系仿宋杜大圭《名臣碑传琬琰集》而作,以记载明洪武到弘治九朝诸臣事

  • 大学决疑

    一卷。明释德清撰。是书只取经一章,对朱注所谓“三纲领八条目”作解,其涉疑处则设问答以解决。是书参杂两宗,不袭恒解。如说“明明德”,称第二个明字乃光明之明,是指自己心体;第一个明字有两意,若就明德而言,

  • 续碑传集

    八十六卷。清末缪荃孙(1844-1919)撰。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官至四品。钱仪吉《碑传集》所收内容止于嘉庆朝,荃孙取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续之

  • 四书说略

    四卷。清王筠撰。王筠字菉友,山东安邱(今山东安丘)人。官山东宁乡知县。是书《大学》一卷、《论语》一卷、《中庸》一卷、《孟子》一卷。前有自序,言“当年所读先儒之说遗忘殆尽,独存一己之私见。即其不背朱注者

  • 花影集

    五卷。明施绍莘(1581-1640?)撰。绍莘字子野,自号峰泖浪仙,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屡试不第,而后纵情于诗酒。自称“冷人”。工词曲。是集前有沈士麟、顾乃大《序》。顾乃大《序》称:“吾友施

  • 韩诗

    ① 不分卷。原未注明撰著者姓名,实为清宋绵初所撰三卷本《瓞园经说》的第二卷。高邮王士濂将其刊入《鹤寿堂丛书》时,不知何故将此卷独列出来,又用该书第一篇篇名来称其全书,造成后人读解困难。宋绵初,事迹见前

  • 农务化学简法

    三卷。美国固来纳(生卒年不详)撰,英国付兰雅口译,清王树善笔述。固来纳,纽约人,从小学习农业知识,对农学有一定研究。《农务化学简法》主要论述植物与肥料之间的关系、肥料的制造及肥料对植物产生作用的原理等

  • 孟子事实录

    二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大名(今属河北)人,曾官任福建罗源、上杭等县知县。崔氏博览群书,以群经的传记注疏往往与经文有异,故从怀疑而辨伪、考信,认为传注不可尽信,考辨先

  • 翠寒集

    一卷。元宋无(1260-1340)撰。宋无,字子虚。苏州(今属江苏)人。曾举茂才不就。此集为无晚年自定,子振为序并刻之。“统观其集,七言古体纯学李贺、温庭筠,时有隽语。乐府短章,往往欲出新意,而仅失之

  • 别本朱子年谱

    《年谱》二卷,《附录》一卷,并清黄中撰。黄中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是为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的年谱,初刻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谱》包括朱熹画像、世系、题名录、别录等方面,并附以庆元党籍、吕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