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变通解
六卷。清万裕沄撰。万裕沄字澍辰,湖北黄冈人。曾官崇阳教谕。作者治易,主张“系辞变而通之以尽利,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引之存乎通。上下无常,惟变所适”,故名其书为“变通解”。全书宗汉人之说,认为邵子之先天图并非宋人伪作。同时又对顾炎武、黄宗羲、毛奇龄易说中错误之处进行匡正,自成一家之言。但书中对卦变爻变之说坚持太过,以至于达到了卦无不变、爻无不变的程度。从而削弱了对经文本义探讨的比重。有同治刊本。
六卷。清万裕沄撰。万裕沄字澍辰,湖北黄冈人。曾官崇阳教谕。作者治易,主张“系辞变而通之以尽利,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引之存乎通。上下无常,惟变所适”,故名其书为“变通解”。全书宗汉人之说,认为邵子之先天图并非宋人伪作。同时又对顾炎武、黄宗羲、毛奇龄易说中错误之处进行匡正,自成一家之言。但书中对卦变爻变之说坚持太过,以至于达到了卦无不变、爻无不变的程度。从而削弱了对经文本义探讨的比重。有同治刊本。
五卷。清潘相撰。潘相,字润章,号经峰,湖南安乡县人。乾隆进士,官知州,有《脔文书屋集》。是书卷一为庙制冠服之制,卷二为昏礼,记录《清会典》中纳采等礼及孔南塘张伯行诸人论说,卷三为丧礼,卷四为祭礼,卷五
八卷。明董嗣成(1560-1595)撰。董嗣成,字伯念,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历礼部员外郎。时给事中李献可等以疏请预教元子贬斥,嗣成持疏争之,帝怒,夺职归。万历二十三年卒,年
见《亢仓子》。
一卷。清张榕端(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张榕端字子大,一字朴园,磁州(今河北广平)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进士,授编修,视学江南,衡文精审,他所赏识提拔的都是能文之士。康熙三十九
一卷。清朱骏声撰。参见《说文通训定声》。是编系为检索收入《说文通训定声》各字的韵目而作。《说文通训定声》一书以声为经,以义为纬,析《说文》九千余字为一千声,归为丰、升、临、谦、颐、孚、小、需、豫、随、
十七卷。明沈守正撰。沈守正详《诗经说通》条。此书汇集诸家之说,列于每章之后,亦时时发挥己说。所采之书多达二百二十六种,其中包括不少佛、道典籍。该书不囿于一家之言,遍采群说,征引每每得当。然去取不精,伤
一卷。原题为辽东巡抚东越喻安性题稿。安性撰有《铨垣疏稿》,天启元年正月由顺天巡抚丁忧,后调任巡抚辽东山海等处提督军务,汇其抚辽疏稿为一卷,内有属夷叩关,复赏举劾文臣五防功罪诸疏。
十二卷。清王槐龄纂修。王槐龄,曾任石柱厅厅丞。石柱,宋为南宾县,元因宋制,明并南宾,其石柱土司则如旧。清设石柱厅。石柱厅旧无志,清康熙间曾尝试纂修,然事未竟而稿佚。乾隆四十年(1775)厅丞王荣绪为志
八卷。附《补遗》一卷。清张曾(生卒年不详)撰,张曾字祖武,江苏镇江东南丹徒镇人。据史载,他少聪颖,读书目十行下。不喜举子业。肆力于诗古文辞。自称为石帆山人,吟咏则专力于学杜诗。其人不慕荣禄,少与鲍海、
五种,十四卷。清杨绍文编辑。杨绍文字子掞,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随其父杨梦符侨居常州,官镇洋县丞。受经堂是当时著名学者张惠言在京师的讲学之所,绍文曾与金式玉、董士锡、江承之等人师事张惠言。后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