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后汉书

后汉书

一百二十卷。范晔(398-446)、司马彪撰。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他“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沈约《宋书·范晔传》)。是个学识渊博,有才华,有成就的人,官僚世家,十七岁以后任参军,又任尚书吏部郎,直做到左卫将军,太子詹事。但在他任尚书郎时,彭城王刘义康母死了,范晔深夜在房中饮酒后开窗听挽歌,以取乐,得罪了刘义康,被贬官。因政治上不得志而发愤撰《后汉书》。《后汉书》经十年完成纪传部分。“志”没写就下狱而死。后来梁刘昭为《后汉书》作注的时候,看到范晔的《后汉书》无志,而取司马彪的《续汉书》的八志,分为三十卷,补入《后汉书》。司马彪,字绍统,晋朝宗室,撰有《续汉书》八十三卷,这部书早已散失,只有八志三十卷因合在范晔书中才得以保存下来。范晔撰《后汉书》材料来源很广,据清人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述略》说,在班固以后,范晔以前,编著后汉一代史籍的有十八家之多,编著二十多种,有一千零四十九卷。其中长篇的有《东观汉记》,纪传体的有华峤的《后汉书》,编年体的有袁宏的《后汉纪》,《实录集》。袁晔的《献帝春秋》。载记体的有乐资的《山阳公载记》,杂记体的有王粲的《汉末英雄记》等等,范晔参考诸家,整理采择成书。范晔做《后汉书》,是因为他“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狱中与诸甥侄书》)。他对班固称赞也有限,所以重撰《后汉书》,以发挥个人的历史见解。他编撰的方法,是以《东观汉记》为底本,把各家的《后汉书》材料补充进去,选择史料,加以分析,组织。他生在东晋南宋时代,当时盛行佛教,他公然写了《无鬼论》反迷信鬼神,为当时所不容,故而没撰完《十志》就被杀了。范晔原定《后汉书》九十篇,刘昭补司马彪的三十卷,共一百二十卷。《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迄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整个东汉一代,共一百九十六年史事,包括帝后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共计一百二十卷。《后汉书》体例同《汉书》一样。“表”缺,十卷本纪记载东汉十二个皇帝史事,时间短的小皇帝附后,不单独立卷,皇后事,从《汉书》的《外戚传》改入本纪中,成为最后一卷。光武和皇后两个本纪都分上下卷。刘昭补的司马彪《续汉书》都是依据东汉以来的旧作为依据,他说“司马续书总为八志,律历之篇仍乎洪(刘洪),邕(蔡邕)所构。车服志即依董(董巴)蔡所立,仪祀得于往制,百官就乎故薄,并籍据前修,以济一家者也。”(《后汉书注补志序》)。《后汉书》的特点是整理采择史料,重要的奏疏和文章往往直接选录。如张衡的“客问”、崔实的《政论》等。这样保存了一部分真实资料。只可惜司马彪的志里没有《食货志》、《沟洫志》、《刑法志》、《艺文志》,对东汉经济制度和生产发展情况资料欠缺。有人说补的“志”有的史料价值不大。范晔著的《后汉书》文学成就很高,他自负地说:“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昧,故约其词句”,“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后汉书》立传偏重以类相从,不受时间先后的限制,也是此书一大优点。断限完整,组织严密,为人们所重视。隋唐以来取代了《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范书没“表”,司马彪没撰《艺文志》。后人补《艺文志》的主要有钱大昭《补续汉书艺文志》、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等。中华书局新出版的点校本《后汉书》是采用李贤,刘昭注释的本子。清末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出版束世澂编注的《后汉书选》收录五十篇。哈佛燕京学社的《后汉书及注释综合引得》颇便检索。

猜你喜欢

  • 四书讲义日孜录

    十二卷。清李求龄撰。李求龄字彭山,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受业陆陇其之门,以理学自任。是书卷首有窦光鼐序及其子壘芝跋。跋云“日孜录者,仿困勉而为谦词也”。书的大旨以《四书大全》为主,附以《朱子蒙存

  • 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

    十二卷。清阮元撰。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时,又对它们又进行了校勘,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即其中的一种。晋代经学家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网罗魏晋各家之说,唐代学者杨士

  • 胡梅林行实

    不分卷。明胡桂奇编。胡桂奇,绩溪(今属安徽)人,生卒仕履均不详。兵部尚书胡宗宪之子。宗宪别号梅林,在明代平击倭寇中建有大功。《胡梅林行实》主要记载宗宪一生事迹,尤重于平倭之功。然因该书出于宗宪后人之手

  • 春秋左氏五十凡

    一卷。清段玉裁撰。详见《春秋左氏古经》条。

  • 云石会传奇

    二卷。清包惕三(生卒年不详)撰。卷首题“惕三道人编次,肉芝先生订阅”。惕三道人即包惕三,宁波(今属浙江)人。肉芝先生即乔钵,字文衣,直隶内丘(今属河北)人,顺治间曾在宁波做官,在宝云寺得一奇石,包惕三

  • 诗经衷要

    十二卷。清李式谷撰。式谷字海匏,仁和(今浙江余杭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深于经部之学,著有《易经衷要》、《书经衷要》、《春秋衷要》、《礼记衷要》及本书,合称《五经衷要》。本书前有道光十年(1830)

  • 周易像象述

    十卷。明吴桂森(生卒年不详)撰。桂森字叔美,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贡生。吴桂森曾经从顾宪成,高攀龙在东林书院讲学,后来又师从钱一本学习《周易》。钱一本曾撰有《像象管见》一书,桂

  • 毛诗名物释

    不分卷。清焦循(详见《诗陆氏疏疏》)撰。此书视其手稿,颇多残缺,初名《毛诗多识》,后又用丹笔改为今名。篇中虽分释为二十,或仅二三页,多不成卷。书末自记有云,辛亥(1791)九月初二日录毕,此书作之八年

  • 淮北票盐志略

    十四卷。清童濂撰。童濂,湖北江夏县人。由监生历官两淮海州运司通判、淮北监掣同知等职。是书为作者任海州运司通判时所写,前有序言,叙述编书起因和经过。卷一为海州合境图、板浦诸场图、水扫盐产盐行盐疆界图等,

  • 荷花荡

    二卷。清马佶人(约1636前后在世)撰。马佶人,字更生,一字亘生,或谓字吉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传奇作家。著作有《梅花楼》、《荷花荡》、《十锦塘》、《索花楼》等。《荷花荡》又名《墨莲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