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考

古文尚书考

一卷。清陆陇其(1630-1692)撰。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人称当湖先生,谥清献。平湖(今属浙江省)人。清代著名学者。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嘉定、灵寿二县知县。有善政。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罢归卒。平生著述甚多,除《古文尚书考》外,尚著有《读礼志疑》、《四书讲义困勉录》、《松阳讲义》、《三鱼堂四书大全》、《续困勉录》、《战国策去毒》、《读朱随笔》、《三鱼堂剩言》、《松阳钞存》、《学术辨》、《问学录》、《三鱼堂文集》(又《外集》、《附录》)、《灵寿县志》、《呻吟语质疑》、《日记》、《治嘉格言》、《等韵便读》等。陇其尊崇程朱之学,得其正宗,反对王守仁致良知说。与陆士仪齐名,人称二陆。《古文尚书考》原载《三鱼堂文集》,后摘出单独刊行。该书主旨在于申说古文《尚书》非为伪书。其据南宋辅广记其师朱熹之语以推衍之。朱熹向以疑古文《尚书》闻名,陇其又一向尊崇朱子之学,今仅据辅广记朱子片言只语便下结论,未免失之武断。今传古文《尚书》实为伪书,非同于孔壁真古文《尚书》。有《赐砚堂丛书新编甲集》本、《学海类编》本、《昭代丛书》本、《逊敏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二卷。清惠栋(1697-1758年)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崖,学者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吴派经学的奠基人。传其祖父惠周惕、父亲惠士奇之学。惠栋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编辑考订,以详博见长。著述颇丰,有《周易述》、《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等多种。其所撰《古文尚书考》二卷,认为郑玄所传的二十四篇,是孔壁中的真古文,而东晋晚出的二十五篇,与《汉书》不合,则是伪古文。惠栋认为,唐人诋郑玄所传的《古文尚书》是张霸伪造的这种说法不正确。惠氏关于《古文尚书》的不少说法都与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相合,此书则摘录了阎氏书中段落附于卷末,以相佐证。但惠栋对阎若璩的某些臆测也决不苟同,比如阎氏怀疑西汉《大誓》为伪,惠栋则辨驳说,西汉博士皆习《大誓》,孔壁所出也与之相符合,这说明东晋另有伪《大誓》三篇。连唐宋以来的人都反对将西汉《大誓》作为伪作,阎氏既已知道东晋《大誓》是伪作,为什么连西汉《大誓》也怀疑为伪作呢。表现了惠氏严肃谨慎的治学态度。此书有嘉庆省吾堂刊本。

猜你喜欢

  • 重修两浙盐法志

    三十一卷。清延丰撰。延丰,内务府正白旗人。嘉庆四年(1799)由内务府郎中任两浙盐政,九年任粤海关监督。是书为作者任两浙盐政时纂修,其卷首载诏旨,卷一为疆域(行盐、产盐地方和程途关隘)、卷二为图说(行

  •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

    三卷。李琪(生卒不详)撰。李琪字孟(梦)开,亦字开伯,号竹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不详,宋宁宗庆元二年进士,曾任国子司业。此书以诸国为纲,而以其国之事见于《春秋》者类编为目,前有序,后有论断。第

  • 离骚经

    一卷。即清贺性灵所撰《三益斋离骚注》。此书扉页题《离骚经》三字,边题“古汲郡三益斋贺氏读本”,清史艺文补编称《三益斋离骚注》。清咸丰九年(1859)吴门刻本,东北师范大学藏。

  • 儒酸腐传奇

    二卷。清魏熙元(生卒年不详)撰。魏熙元,字玉岩,杭州(今属浙江)人。举人,曾任桐乡教谕。此传奇共十四出,写了八名府、县儒学教官,或是训导,或是教谕,每人写其一件事,表明这些“冷宦”的甘苦,富有喜剧情味

  • 雅乐发微

    八卷。明张敔(生卒年不详)撰。张敔铙州(今属江西)人,官至礼部员外郎,精通律历。张敔论乐大旨以入声最低者为黄钟,最高者为应钟之变宫。是书自元声正半律之法以至乐器、乐歌、悬图舞表无不具备。后面又有《雅义

  • 弢园文录外编

    十二卷。清王韬(1828-?)撰,王韬字子潜、仲弢,号紫铨,又号弢园,天南遁叟、淞北、其初名利宾,又名瀚。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此文录略仿杜牧《罪言》、苏洵《权书》意旨,以拯救时弊为大体。所谓“外编

  • 萤照堂明代法书

    十卷。清车万育(生卒年不详)辑。车万育,字兴三,一字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其性直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收明代墨迹最富,于康熙三十二年(1694)勒成该帖。卷一收庄烈帝、楚王、益

  • 经书言学指要

    一卷。清杨名时(详见《周易札记诗经札记四书札记程功录》)撰。名时曾官云贵总督兼管巡抚事,雍正六年,因借欠亏空等事革职。闲居云南六七年,本书即作于此时。书前有弁言。全书摘引《易》、《论语》、《中庸》、《

  • 楚辞新注求确

    十卷。清胡浚源(生卒年不详)撰。胡浚源,号乙灯,分宁人。胡氏是在王逊直同侄带存所注《楚辞评注》十卷本后,随阅随批而成此书。本书卷首内容顺序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胡氏自序,王逊直《旧目录序》,胡

  • 纲鉴正史约

    三十六卷。明顾锡畴撰。锡畴字九畴,号瑞屏,江苏昆山人。万历进士。崇祯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福王时进尚书,后为总兵官贺君尧所杀。是书编年纪载,于历代故事粗存梗概。为乡塾课蒙之本。“纲鉴”之名于《通鉴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