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唐二主词校

南唐二主词校

一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清代秀才,自幼敏慧,有才名。十六岁入杭州崇文书院学习,与同邑陈守谦、叶宜春、褚嘉猷交好,号称“海宁四才子”。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王国维平生著述约六十余种,辑为《王忠悫遗书》、《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观堂集林》等集。文学理论著作有《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文学小言》、《屈子文学之精神》、《叔本华之哲学及教育学说》等,均有影响。在戏曲理论及戏曲史研究方面,成就最为突出。主要论著有《宋元戏曲史》、《戏曲考原》、《优语录》、《唐宋大曲考》、《古剧角色考》、《录曲余谈》、《曲录》等,被誉为中国戏曲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填补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空白。本书为王国维据南词本《南唐二主词》,补遗十二首别辑而成的。后附校勘记。校勘记称,是集概据别家词集及《花间》、《尊前》、《花庵》、《草堂》、《南唐书》、《全唐诗》历代诗余诸书,至于《花草粹编词统》等,则未引用,因此尚不算全备。即其所引诸书,亦未详尽。如第十八阕后主〔捣练子令〕,旧注出〔兰晚曲令〕。《碧鸡漫志》“曲令”作“曲会”,国维谓作“令”为“长”。考明吕远刊本亦作兰晚曲会。曲会者,会集众曲之谓。冯延巳《阳春集》,旧校称《兰畹集》,集会谊同,国维之说,未可为典要。第三十阕〔谢新恩〕,旧注以下六词真迹在孟郡王象。国维谓第三十一、第三十三两阕为〔临江仙〕,不知〔谢新恩〕即〔临江仙〕之异名。又南词本〔捣练子令〕,词下注云:此词见《两清诗话》,七字当为下一首〔浣溪沙〕之注,不知何以次于前首。诸如此类,是为疵点。有《晨风阁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老子口义

    四卷。宋林希逸(详见《考工记解》)撰。《老子口义》又称《道德真经口义》。此书成于景定辛酉年(1261)。焦竑《国史志》著录林希逸《老子口义》四卷,即上两卷为《道经》,下两卷为《德经》。《述古堂书目》著

  • 李义山诗注

    三卷。《附录》一卷。清朱鹤龄(1606-1683)注。生平见《愚庵小集》辞目。据《四库全书总目》载:“李商隐诗旧有刘克、张文亮二家注本,后俱不传。”明末释道源始又为李商隐诗作注,其书也散佚。本书为朱鹤

  • 布粟集

    八卷。不著撰人名氏。但自题为布粟子,又自题其号为凤台,不知其为何人。此书八卷,内容采自《管子》至《郁离子》等共八十余家,于每家各摘数语。自序中称虽不足于连篇大观,然终身玩之,愈觉有余味,故曰“布粟”。

  • 孙文垣医案

    见《孙氏医案》。

  • 春秋世族志略

    不分卷。清姚东升撰。东升字晓山,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始末不详。考《春秋世族志略》多引陈厚耀《春秋世族谱》,则生于陈厚耀以后。又作者有《读左一隅》,自序题“嘉庆强圉亦奋若秋”,则东升为乾隆、嘉庆时人。

  • 历代赋汇

    一百八十四卷。清陈元龙(1652-1736)等奉敕编纂。陈元龙字广陵,浙江海宁人。康熙进士,累迁至侍读学士、吏部侍郎以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工书法。著有《爱日堂文集》。此集为历代赋总集。赋作为一种

  • 淮封日记

    一卷。明陆深(1477-1544)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文学家。弘治进士。累官四川布政使、詹事府詹事。《明史·文苑传》称其少与徐祯卿相切磨,“为文章有名”,工书,“赏鉴博雅,为词臣冠

  • 本朝名媛诗钞

    六卷。清胡孝思辑。胡孝思,字抱一,平江(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是集为清代妇女诗歌总集。选录清代前期的妇女诗歌,计入选作家五十七人,诗三百余首,凡六卷。卷二为五言古诗,卷二为七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

  • 禹贡注解

    一卷。姚明辉撰。姚明辉字孟埙,上海人,清末民初学者,对于舆地之学很有研究。姚明辉认为,《禹贡》是地志之祖,后汉两晋直至明代诸史之《志》,莫不上师大禹,下仿班固。此书为姚氏之讲稿,基本上以胡渭的《禹贡锥

  • 满文老档

    一百八十卷。清额尔德尼等奉敕撰。沈阳故宫崇谟阁,旧藏满文老档一百八十册,系借用蒙文字母拼写满语,使用时不加圈点,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用以书写文件、记录史事、整理档案(或称档册、档子)。该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