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延年室题跋
三卷。清傅以礼撰。傅以礼,生卒不详,原籍河北大兴,后寄居浙江山阴(今绍兴),为清末著名的文献学家。作者对明亡后的南明政权极为重视,曾拟编纂一部《明史续编》,而此目收录明末清初典籍为数甚多。有清宣统中大兴傅氏铅印本,宣统元年俞人蔚作跋,与《残明大统历》等合并为三卷印行。
三卷。清傅以礼撰。傅以礼,生卒不详,原籍河北大兴,后寄居浙江山阴(今绍兴),为清末著名的文献学家。作者对明亡后的南明政权极为重视,曾拟编纂一部《明史续编》,而此目收录明末清初典籍为数甚多。有清宣统中大兴傅氏铅印本,宣统元年俞人蔚作跋,与《残明大统历》等合并为三卷印行。
一卷。清王甡(生卒年和事迹不详)撰。王甡字无量。金坛(今属江苏)人。此书的宗旨为救补姚江学派之失。首录《四书》之文,列为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学案。继以朱熹的《白鹿洞规》,次以程端《蒙董铢学则》
四卷。清薛约撰。薛约,暨阳(今江苏江阴)人。该书主要考订春秋朔日,加以列表。有清道光年间刊本。
十六卷,清吕子珏修,詹锡龄纂。吕子珏,江苏武进县人,监生,道光四年(1824)来知黟县事。詹锡龄,江西安义县人,嘉庆三十三年(1554)来任黟县知县。黟县旧志,自明正德间陈九畴始创修,经万历,清康熙八
十卷。宋陈鹄撰。生卒年、籍贯、仕履情况均不详。此书宋代史志及典籍均未著录,仅《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并记陈鹄,宋宁宗开禧以后人。书中内容记汴京故事及南渡后名人言行,多为旧闻,采摘他书或某人言论
八卷。清王鼎(1720-?)撰。王鼎字条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太原。年青时,致力于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与人比试,后来科场无名,致力作诗,与人互相吟赏。其性情敦厚,少而沉静简默,承其家学,能诗,又
四卷。琅撰。琅,满洲正兰旗人。详见《海塘新志》条。琅续《海塘通志》而成新志后,思塘工事宜尚有不备者,因又为《续海塘新志》,道光刻本。共四卷,其总目分为四门:一曰谕旨,所载皆上谕及御制诗文。二曰防汛,有
一卷。不著编辑者名氏。郑樵《通志》已载,则其来旧。旧目题凡三十七人,诗六十三首。此本但三十四人,诗六十二首。盖毛晋重刊所厘定,所注考证颇详。然胡鹄等三人,有录无诗,晋并删其姓氏,已非阙疑存旧之意。又人
五百卷。宋李昉(925-996)等奉太宗之命编纂。李昉北宋文学家,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五代后汉乾祐进士,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加中书舍人。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李
① 八卷。明徐问(生卒年不详)撰。徐问字用中,号养斋,武进(今属江苏)人。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历任广平推官、刑部主事、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学者称养斋先生,其学以朱熹之学为宗。著有《山堂萃稿》等
见《仁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