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升庵经说

升庵经说

十四卷。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先祖居庐陵(今江西吉安),后居新都(今属四川),太子太师杨廷和之子,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后历经筵讲官、翰林学士。杨慎禀性刚直,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廷议“大礼”,抗颜切谏,两受廷杖重责,后削籍谪戍云南永昌卫。嘉庆三十八年,七十二岁卒于戍所。诗文外,杂著百余种,并行于世。李贽于《续藏书·杨公传》后列其著作一百一十七种;四川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作目录》有二百九十八种。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研究训诂、音韵、名物,编撰人物和地方史志,数量很多,涉及面广,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或宝贵的史料,或可补史缺,或提供线索,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然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时凭记忆写作不免有误引或臆测之处。《升庵经说》十四卷。李贽《杨公传》列有此书,不计卷数。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升庵经说》八卷,注云,“一本作六卷”。清李调元《函海》据焦竑十四卷刊本重刻。篇中如“帝乙归妹”条,谓“帝乙殷之贤君,《尚书》所谓‘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是也。《史记》云:‘帝乙时殷道益衰’,此背经之说也。后世注《易》者,遂以‘帝乙’为‘成汤’,则《易》与《尚书》又相矛盾矣。信史而疑经,其蔽如此者。”又“终朝三拖”条,谓“郑康成古体‘褫’作‘拖’,晁以道云,‘拖如拖绅之拖,盖讼之上九,上刚之极,本以讼而得鞶带,不胜其矜,而终朝三拖以夸于人。《本义》作“夺”非是。《象》曰:“以讼受服”。而今以“夺”解之可乎?’按此于义虽通,但‘朱褫’训‘夺’,盖依程传。且陆德明《释文》,王肃曰:‘褫解也’。李鼎祚《集解》,侯果曰:‘褫解也’,解犹脱,脱夺义近。高诱注《淮南子》曰:‘拖夺也’。由是而言,则程朱以‘夺’解之,亦本古义,似未可非”。又“东陵西陵”条,谓“导江过九江至于东陵,今巴陵有‘道士洑’,《地志》曰‘即古之东陵。庄子盗跖死于东陵之上,盖据波凭涛,以济其奸凶之地。’夷陵为西陵,则巴陵为东陵,可知九江不在浔阳湖明矣。兹以九江不在浔阳,又从朱熹用胡旦之说,其释东陵以盗跖实之,尤谬。陆德明《庄子释文》,‘东陵’李云,‘谓泰山也。一云陵名。’今名东平陵,属济南郡。南北悬绝,乌可牵合耶?”杨慎于训诂,更有使人忍俊不禁者。又“睿作圣”条,谓“目击道存之谓‘睿’,其字从‘目’,声入心通之谓‘圣’,故其字从‘耳’。故曰:圣人时人之耳目。”此真所谓望文生义,向壁虚构,然披沙拣金,则往往见宝。又“爱而不见”条,谓“扬雄《方言》注引作‘’。其说,‘掩翳也,谓蔽也’。”陈奂《诗毛氏传疏》说同。又“往王舅”条,谓“与近相似而误。毛苌曰:‘已也。’郑玄曰:‘辞也’。慎按‘’音记,毛注己,己亦音记也。郑曰:‘辞者,谓语助辞也’。”则段玉裁《诗小笺》说同。又“箌昄晊将业席大也”条,谓“郭璞云,箌义未闻’,慎按《诗》《倬彼》、《甫田》。《韩诗》:‘倬’作‘箌’。郭璞偶遗之”。郝懿行《尔雅义疏》说同。皆不知慎已先言之。又“文莫”解引《晋书·栾肇论》语驳曰:“燕齐谓‘勉强’为‘文莫’。陈骙《杂识》云,‘《方言》侔莫强也’,凡劳而勉苦云努力者谓之‘侔莫’。”刘台拱摘录入所著《论语骈枝》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足见其渊博,惟好诋朱熹,与毛奇龄相似。后来学者多称赞《升庵经说》为明人经说之翘楚,确有精辟之处,可资参研。

猜你喜欢

  • 绘孟

    十四卷。明戴君恩撰。君恩字忠甫,湖南澧州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四川巴县知县。是书首有黄汝亨、胡澥二序,后有门人龚惟敬的跋文。大旨仿苏老泉批点《孟子》,对篇章字句,用提转、承接、结合等法

  • 公孙龙子校本

    三卷。清严可均(1762-1843)撰。此书为可均从《道藏》颠字三号中录出,稍加校勘而成。其以意校者十一节,如《迹府篇》注“辈时君之有悟”,辈字当作冀字。“故圣陪十黄帝”,陪当作倍。“勒兵伐远”,勒兵

  • 梦虹奏议

    二卷。明邓显麒撰。邓显麟,字文瑞,号梦虹,奉新(即今江西奉新县)人。正德进士,授行人司副。当时诸臣上疏谏武宗南巡,疏稿即由邓显麒所拟,邓因此而遭廷杖,谪为国子监学正。嘉靖初年擢为监察御史。《梦虹奏议》

  • 蜩笑偶言

    一卷。明郑瑗(详见《井观琐言》条)撰。此书共一卷,二十六条,约二千字,内容多论古之语,间或也有考证。有些内容殊为儗不于伦,如:“盗跖以孔子为伪,苏轼以程颐为奸,李傕以董卓为忠,田承嗣以安史为圣。好人之

  • 楚辞贯

    一卷。清董国英(1729-?)撰。董国英,字逸伦,博川人。诸生,善诗文。据余莲序称有诗稿,不传,只传《楚辞贯》。此书成书于清嘉庆五年(1800),时董氏七十二岁。虽名《楚辞贯》,但只解《离骚》一篇。作

  • 恕谷中庸讲语

    清李塨(详见《大学辨业》)撰。是书乃塨里居为及门讲授《中庸》,门人记而录之。塨另撰有《中庸传注》,发抒理蕴,颇称邃密。是书大致相同,但也互有详略,且是书每用俗语达难显之情,尤为警切。如“仲尼曰君子中庸

  • 弇州史料

    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王世贞撰,董复表编。王世贞(1526-154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

  • 古诗源

    十四卷。清沈德潜(1673-1769)编选。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苏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后以年老辞归,在籍食俸。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等。沈德潜工诗,是清代著名

  • 书传补义

    三卷。清方宗诚撰。本书卷一通论大义,卷二通论要义,卷三附论疑义。其中,卷三对于蔡沈《书集传》所未详者,则引他说以补充之;蔡传所未尽者,方宗诚就参以己意来发挥蔡氏观点;蔡传原有失误的地方,方宗诚就推原经

  • 家范

    十卷。宋司马光撰。是书卷目与《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相同。首列《周易·家人》卦辞,及节录《大学》、《孝经》、《尧典》等诸篇之语为全书之序。以诸经治家之语为纲领,其大旨归于义理。全书十九篇,皆用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