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四经通考

十四经通考

不分卷。未标明撰写者,只署“式楹”,根据卷首序言,“式楹”当是其字,序末有“白下星符氏记”,也不知姓名。本书虽然题名为《十四经通考》,实际上只有《礼记》类、《尚书》类、《四书》类、《春秋》类四类。《礼记》类礼经传授源流分为上下卷,王制、里亩二数分为上下卷,《礼记》释、注也分为上下卷。《尚书》类、《四书》类、《春秋》类都不分卷。其中《礼记》类“汉经源流辨”、“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辨论颇为详核。“释注”有序,称乃是柘塘氏所著,仍不详为何人。本书所作考论,大约意在发明郑学。《尚书》类只有《禹贡》一篇,追溯经文,断定“三江既入”,指的不是松江、娄江、东江,也不是北江、中江、南江,进而考定“震泽既定”中“震泽”指的是“太湖”,“九江孔殷”中“九江”指的是“浔阳江”而非洞庭,如同老吏断狱,要言不烦。《四书》类只有“亚圣年谱”,《春秋》类也只有孔子出生年、月、日和岁次,似乎与书名《十四经通考》不太相称,或者是书已残佚,或者是尚未成书。书中也有疏漏之处,如“逾境为坛位”释注,引《周礼》大司马注,“坛”读如同墠之“墠”,并考据说,《离骚》《九章》“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注也读如“墠”。按,《郑风》“东门之墠”,释文:“‘墠’”作‘坛’,坛音善,依字当作墠”,正义也认为各本都作“坛”,读音为“墠”,属古字通用。这是显证而未加引用,不免疏漏。有嘉庆间刊本。

猜你喜欢

  • 献征录

    一百二十卷。焦竑(1541-1620)撰。焦竑字弱侯,号澹园、漪园,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明著名学者。万历十七年(1589)以殿试第一官翰林修撰,因直言时弊,权贵恶之,贬福建宁州同知,后辞归不仕。学宗

  • 遂翁自订年谱

    一卷。清赵畇(1808-1877)自撰。赵畇字芸谱,号岵存,晚号遂园,又号遂翁。安徽太湖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历任编修,国史馆总纂,实录馆总裁,广州、潮州府知府,惠潮嘉道,按察使等官。此

  • 周易辑要

    五卷。清朱瓒撰。朱瓒字霑,全椒人。此书成于乾隆五年(1740)。不讲河、洛,也不取朱子卦变之说,颇能芟除枝曼。只是逐句诠释,辞义虽然洁净,但不精微。《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周易解四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士增字松崖,浙江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官至武都训导。是书用《周易》解四书,也有确不易者。如“君子周急不继富”,解为“称物平施”;“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解为“如通塞也”;“不怨天

  • 东祀录

    一卷。明李东阳(1447-1516)撰。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诗人。天顺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宦官刘瑾专权时,周旋其间,为气节之士所不满,而实潜移默守,保全

  • 惠氏读说文记

    十五卷。清惠栋(1697-1758)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厓,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清代经学家,乾嘉学派吴派的奠基人,钱大昕论其学曰:“宋元以来说经之书盈屋充栋,高者蔑古训以夸心得,下者袭人言以为己有。

  • 三遂平妖传

    四卷二十回(增补本四十回)。明罗贯中(详见《三国演义》)撰。长篇小说,又名《平妖传》,叙述北宋时贝州王则起义,文彦博得诸葛遂、马遂、李遂之力加以镇压的故事,故名《三遂平妖传》。王则在宋代历史实有其人,

  • 西山群仙会真记

    五卷。旧本题华阳真人施肩吾(生卒年不详)撰。施肩吾,唐道士,字希圣,睦州分水(今属浙江桐卢)人,唐元和十年(815)进士,隐于洪州西山(今属江西新建县西,一名南昌山)修道,号华阳真人,又号栖真子。相传

  • 慎言集训

    二卷。明敖英(生卒年不详)撰。敖英字子发,清江(今属江西)人。正德十六年(1521)中进士,官至河南右布政使。此书为他督学陕西时刊行,以示诸生学习之用。上卷分二十二目,共二百四十二条,以《戒多言》为首

  • 显志堂稿

    十二卷。《梦柰诗稿》一卷。清冯桂芬(1809-1874)撰。冯桂芬,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道光进士,授职编修,升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曾在苏州举办团练,亦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活动。重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