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学心悟

医学心悟

六卷。清程国彭(1662-1735)撰。程国彭字钟龄,号恒阳子,法号普明子,天都(今安徽歙县)人。少年时因多病而致力于医学研究,读书广博而勤于钻研,临证经验丰富,兼通内、外科,并有高尚医德,颇有医名,晚年到普陀寺修行。撰有《外科十法》等书。治学上,程氏强调学贵沉潜,思贵专一。认为医术关乎性命,操术不可不工,处心不可不慈。其门生颇多,且教学严谨,诲人不倦,言教身教并重。“朝而诵读,昼而见症,夜而辨论”,即学习、临诊、讨论三结合。对后学者要求尤为严格,认为“心悟者上达之机,言传者下学之要”,务期“博览群言,沉思力索,以造诣于精微之域”,这样才能达到“药无虚发方必有功。”程氏此书成于雍正十年(1732),全书约十七万字。乃程氏为帮助门人学医,广集《内经》、《难经》以及历代医家名言,结合自己三十年业医心得,编撰而成。卷一为总论,阐述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八法理论、保健预防的要点法则及临床应用;卷二辨析《伤寒论》六经证治;卷三至卷五为内、外、妇产、五官等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活字本又有外科一卷。所述各证均分述病源、症状、诊断和治法,后附程氏自拟经验效方。此书在医理、治则上均有创见和发挥。在诊断上,他将传统的辨证方方明确地归纳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作为论病之八纲。这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的一大贡献。他所归纳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为治疗八法,既全面贴切,且各法正反俱论,知其所当用不当用,审常知变,颇有助于临证。于各科临证介绍,列述常见病证一百余种,每证分别记述病原、病状、诊断和治法,下附一、二主治方剂,并详载各方的加减。选方无论是自创还是成方,大多为程氏“苦心揣摩所得,效者极多”,如治痢散、止嗽散、加味香苏散、消瘰丸等治疗痢疾、咳嗽、瘰疬有显著疗效,为医家所广泛采用。此书阐发医理提纲挈纲,简明扼要,切于实用,重点突出,其文字由浅入深,内容由粗至精,选方用药,简便易行,对后世学者颇有教益,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医学门径书。《郑堂读书记》评其书曰:“条分缕析,因证定方,大抵一衷于古,而又能神而明之,以补昔人智力所不逮。盖昔人论分,分则偏;钟龄之论合,合则全。剖抉辨晰,悉归简易。”有雍正十年(1732)刊本、嘉庆二十四年(1819)上海扫叶山房刊本、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婆数槃豆法师传

    一卷。陈代三藏法师真谛(499-569)译。真谛,梵文音译为“波罗末陀”,亦名“拘罗那陀”,又译为“拘那罗陀”,意译为“亲依”。为南朝梁、陈时代僧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印度优禅尼国人,后到扶南(

  • 现在庵杂作存稿

    六卷。《附稿》二卷。清濮文暹(1830-1909)撰。濮文暹字青士。江苏溧水人。咸丰庚申进士。官河南开封府知府。著有《提牢琐记》等。所著《现在庵杂作存稿》,多碑版、志传、序记之文。文暹称“所存皆杂家言

  • 金乡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沈渊修,孙中翘、李铣等纂。沈渊,山阴人,岁贡,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金乡县知县。考金乡县志创修于明。康熙十二年(1673)邑令付廷俊再修。沈渊任县令后,以邑志又已四十余年未修,因

  • 左传条贯

    十八卷。清曹基撰。基字德培,晚号玉坡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书前有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曹氏自序,知书成于是年,时基年已七十余岁。其书共十八卷,大体上仿《国语》之例,将春秋史事分国类叙。一

  • 绘林题识

    一卷。明汪显节编。汪显节生卒年与事迹不详。书名“绘林题识”,绘林是指万历年间秀水人周履靖钩摹古画勒于石,题曰“绘林”。一时文人多有题识,所以称“题识”。此书是汪显节将绘林及其题识汇集成书,共二十四人,

  • 潜研堂全书

    见《嘉定钱氏潜研堂全书》。

  • 甘水仙源录

    十卷。元李道谦(详见《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编撰。《甘水仙源录》,又称《甘泉仙源录》。世人尊老子者言清净、崇佛陀者言寂灭、尚神仙者言养生术;汉张鲁统领道教,虽尊老子为祖师而又教人以符录祈祷之事,四者各

  • 日南随笔

    八卷。清沈家本(1840-1913)撰。家本字子惇,号寄簃,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光绪进士,官天津知府,至资政院副总裁。家本博览群书,遂以读书笔记形式辑成《日南随笔》。内容庞杂,对地理、历史、官制、科

  • 古尊宿语录

    四十八卷。明代释惠然等集录。《古尊宿语录》宋代颐藏主集,四十八卷。其颐藏主集的《古尊宿语录》一书,广采南岳怀让以下马祖、百文、临济、云门、真净、佛眼、东山等四十余家唐、宋禅师语录,多为《景德传灯录》所

  • 春秋提要

    四卷。明饶秉鉴撰。秉鉴字宪章,号雯峰,广昌(今江西广昌)人。少从聂宗尹、罗浚习《春秋》、《尚书》。正统甲子(1444)举人。两试礼部,名在乙榜。景泰三年(1452)除肇庆府同知,迁知廉州。归建雯峰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