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齐书

北齐书

五十卷。李百药(565-648)撰。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初史学家。他奉诏撰史,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开始编撰,贞观十年(636年)完成的。李百药的父亲李德林任隋朝内史令,修国史,以才学著名。李百药在隋朝曾任建安县承,东宫学士,入唐朝后任中书舍人,散骑常侍,官至宗正卿。在他任中书舍人时曾受诏修订《五礼》、《律令》,唐太宗贞观元年受诏撰《齐书》。他的父亲李德林写成纪传体《齐书》二十七卷,又续撰《齐史》三十八卷。而李百药撰《北齐书》就是在他父亲旧稿的基础上,又采集了其他一些材料撰成的。如当时王劭的《齐志》,姚最的《北齐纪》,陆元规的《皇帝实录》等。《北齐书》到宋朝就加了“北”字,以区别于《南齐书》。《北齐书》记事,起于高欢(496年),终于幼文高恒(577年),约八十年。实际北齐朝起于公元550年高洋称帝,终于577年北周灭北齐。《北齐书》共五十卷。包括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本纪”前三卷记高欢、高澄事,这二人死在东魏,但《魏书》却没为他们立传。而《北齐书》从东魏起,将二人列为本纪。北齐的六个君主,有三个是高欢的儿子,所以在本纪最后一篇的末尾,对高氏政权有评论。“列传”四十二卷,前五卷为皇后及宗室诸王;最后七卷是七个类传。南北朝著名学者颜之推,列在《文苑传》中,他曾著有《颜氏家训》二十篇。还有东魏和北齐的几个著名文士,如《温子升传》,对魏收叙写更详细。《北齐书》无志,有关志的部分内容,可在《隋书》志中查找。《北齐书》编写体例,大致模仿《后汉书》卷末加论、赞。《北齐书》从唐代中期以后,就逐渐残缺。据清代钱大昕考证,现行五十卷的《北齐书》只有十八卷可以确认为李百药原本,其余的是以后取《北史》等补足的。但是《北史》中关于北齐部分的内容,原本就是从《北齐书》中抄的,如魏征的总论,本来就是为《北齐书》写的,李延寿抄入《北史》,后人又抄回来补《北齐书》的。所补的对本书历史资料价值影响不大。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北齐书》后记中,对于补缺情况和不同版本的说明可作参考。

猜你喜欢

  • 卧月轩稿

    三卷。明顾若璞(约1635前后在世)撰。顾若璞,字和知,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上林署丞顾永白女。督学黄荫庸长子茂悟之妻。生卒年不详。若璞生而夙慧,幼读诗书,丈夫茂悟若璞亦工于古文辞,早卒,遗二子,赖若

  • 石头记

    见《红楼梦》。

  • 艺海一勺

    二十三种,二十三卷。民国王謇、赵诒琛等编。二十三种为《古玉图考补正》、《论画十则》、《论书十则》、《画山水诀》、《画谭》、《玉尺楼画说》上下卷、《寒松阁题跋》、《印母》、《周公谨印说删》、《今文房四谱

  • 国朝方言

    一卷。见“方言别录”。

  • 徵吾录

    二卷。明郑晓撰。郑晓详见《禹贡图说》。郑晓最初撰写《吾学编》,记载明代当时之事,后又缕分条析成《今言》三百四十余条,后来又将《吾学编》、《今言》撮其指要,以成是编。其体例略与纪事本未相近。全书共三十一

  • 礼记音义隐

    一卷。谢氏撰,清马国翰辑。谢氏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马国翰依据《隋志》两次引用此书:一题一卷,谢氏撰;一题七卷,不著撰人名氏,认为谢氏由一卷扩充为七卷。又根据《唐志》载射慈《小戴礼记音》一卷,认为《隋志》

  • 周易象旨决录

    七卷。明熊过(生卒年不详)撰。过字叔仁,号南沙,富顺(今四川富顺)人,官至礼部祠祭司郎中。《明史·文苑传》附载陈束传中,称其与陈束、王慎中等人并称“嘉靖八才子”。熊过研思经训,实不止以文章著名。据过自

  • 叶海峰文

    一卷。明叶良佩(约1538前后在世)撰。叶良佩生平详见《周易义丛》(辞目)。据《天台志》称“良佩著有《海峰堂前稿》十八卷。”而此册乃天一阁抄本,仅有四十二页,皆为杂文。盖后人所摘录,而非其全集。

  • 比竹余言

    四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文焯生平见《瘦碧词》辞目。其词功力深厚,王闿运在序中称他“不乐仕进,乞食吴门,与一时名士游。文章尔雅,艺事多能,而尤工倚声。”然词旨多蕴含对清廷末世的悲观情绪。

  • 吴文肃公摘稿

    四卷。明吴俨(?-1519)撰。吴俨字克温,江苏宜兴人,生年不详。登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历侍讲学士,刘瑾知其家富有,啗以美官,吴俨峻拒之,遂被罢职,刘瑾被诛,复职,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