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助语辞

助语辞

一卷。元卢以纬撰。卢以纬字允武,元末东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皆不可考。我国专释虚字的专著,以卢氏《助语辞》为最早。《助语辞》初称《语助》,收入《奚囊广要丛书》。后胡文焕《格致丛书》所收《语助》,题名为《新刻助语辞》。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陈雷所撰《语助》订补之作名《音释助语辞补义》。卢氏著作遂以《助语辞》之称较为通行。《助语辞》收六十组虚词或与虚词有关的词组,共计一百一十八个词条。其中单音词六十六个,复合词和词组六十二个。是书在编排体例上以分组释义,连类而及为主要方式,如“然”字条下,列“然后”、“虽然”、“然则、然而、不然”三个词条、五个词释“然”,连类而及于“尔”、“如”、“若”等。另一方式是把同义或近义词归为一组,在比较辨析中阐发其意义及作用,例如:“‘呜呼’、‘吁’:呜呼、嗟叹之辞,其意重而切;吁、亦咨嗟之辞,其意稍轻;此皆先叹息而后发语。更有‘於’字音呜,为语中叹辞。《尚书》:‘禹曰:於!’未转作此‘呜’字写,意则同。‘黎民於变时雍’、‘於缉熙敬止’,又作‘於戏’,音同。‘於戏!前王不忘。’”本书虽专释虚字,但其研究方法仍以传统训诂方法为主。对所辑语词,皆阐释其意义,分析其用法,并援引古籍以为例证。但《助语辞》对传统训诂有所突破,它总结了汉代以来训诂学家对虚字的研究成果,触及到某些语法问题:第一、对句子或句间的语义结构关系有所阐发。是书把其结构关系大致分析为转折关系、设问关系、假设关系和过接关系等。第二、对某些虚词的用法和语法意义有一定程度的概括和归纳。如把“而”字归纳为“转折”和“助声”两类,把“夫”字归纳为“发语之端”、“在句中与‘乎’字似相近”和“在句末者为句绝之余声”三类等。《助语辞》虽然还没有明确地划分词类,但对虚词用法和语法意义的归纳,已较前代训诂学著作有较大进步。第三,对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及其作用有所阐发。例如,“者”字条说:“有‘者’前‘也’后。‘者’举其说于前,‘也’释其意于后以应之。”这是说明“……者,……也”这种句式中,“者”与“也”的前后呼应关系。在“哉”字条说:“在句中如‘贤哉回也’、‘君子哉若人’直是叹其人之果贤、果君子。”这是说明在倒装句式中“哉”字所起的造句作用。《助语辞》是第一部专释虚词的著作,较之古籍注解中一字一句的零星诂解是一个重大进步。但是书属于草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摆脱传统训诂的影响,往往从词义训诂角度阐发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训解颇含混不清,说明作者对“语法”尚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另外,释文例证不足,引文多不注明出处等亦为是书不足之处。《助语辞》有明嘉靖年间刊行的《奚囊广要丛书》本,是本有元泰定元年(1324年)胡长孺序。另有万历年间胡文焕编辑之《格致丛书》本,是本有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胡文焕序,删掉了胡长孺序,且较《奚囊》本少了一页(少了六组十一个词),更名为《新刻助语辞》。另有清陈雷撰,魏维新校订的《音释助语辞补义》,书刻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魏维新尚著有《助语辞补》一卷,书后附有王鸣昌、魏维新编订的《助语辞补义附录》。日本享保丁酉年(1717年)刊刻《重订冠解助语辞》,是本亦录胡文焕序。

猜你喜欢

  • 滂喜斋丛书

    五十四种,九十五卷。清潘祖荫(1830-1890)编。潘祖荫字伯寅,号郑盦,江苏吴县人。咸丰年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勤。学识渊博,擅长古籍考证及金石学。丛书汇辑晚清学者著作,共分四函,每函又按四

  • 周易玩辞困学记

    十五卷。明张次仲(生卒年不详)撰。次仲字元岵,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天启元年(1621)进士,入清后不仕。除此书外,还著有《困学纪》、《待轩诗记》、《待轩集》等书。此书前有作者自序,自谓赋性颛愚,不敢

  • 衷圣斋诗文集

    清刘光第(1859-1898)撰。刘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刑部主事,戊戌因陈宝箴荐,与杨锐、谭嗣同、林旭同充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八月太后训政,六人同被诛,史称“戊戌六君

  • 尚书辨疑

    一卷。清刘青芝撰。刘青芝字芳草,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雍正甲辰进士。其所撰《尚书辨疑》一卷,只有九条。书前有刘华岳序,后有刘青芝自识。刘青芝以其所疑者,向其好友王尔缉、周伯章询问,周、王二人都回答他说

  • 大学质语

    一卷。中庸质语 一卷。清胡德纯撰。德纯字敬一,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人。是书以俗话达义理,对经文及朱子章句均添旁注,又于每节每章之后,发挥其旨,虽未尽能曲当圣贤之意,但施之童蒙,较易了解,因言之无文,

  • 西夏记

    二十八卷。近人戴锡章撰。编年史西夏史书。锡章字海珊,开县人。曾入史馆任职。赵尔在是书序中称“纪盖本张氏鉴《西夏纪事本末》、吴氏广成《西夏书事》、陈氏昆《西夏事略》而增辑之者,益以丛刊搜猎之广使一代得失

  • 夏小正集解

    四卷。清顾问撰。顾问,字桐阴,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就黄叔琳注本而重加考订,经文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相折衷,传则参考金履祥《通鉴前编》。总目后有乾隆四十九(1784)自识,并

  • 礼经通论

    一卷。清邵懿辰撰。邵生卒年未详,字位西,仁和人。邵懿辰“性峭直,能文章”。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慕方苞、李光地之学,曾与曾国藩等游处,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克杭州,邵氏因偕同清巡抚王有龄

  • 笋谱

    一卷。宋代僧人赞宁(?-996)撰。赞宁,高氏,卒谥圆明大师,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出家灵隐寺,为宋初九高僧之一。工于诗、画,精通韵律。宋太宗曾召对滋福殿,令其修撰《高僧传》,咸平年间,加右街僧录。

  • 桂洲集

    十八卷。明夏言(1482-1548)撰。夏言,字公谨,号桂州。贵溪(江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著有《桂洲集》。本集所收凡赋、诗、词八卷,文十卷,共十八卷。卷首有年谱。夏言其未相时曾以词曲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