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易林
四卷。清凌堃撰。此书仅取乾、姤、同人、履四卦加以解释。每卦又分六十四卦,各用四言或五言、七言韵语说明。措词古奥,艰深晦涩,只是焦延寿《易林》摹仿而已。其后人曾有为其作注者。有《传经堂丛书》本。
四卷。清凌堃撰。此书仅取乾、姤、同人、履四卦加以解释。每卦又分六十四卦,各用四言或五言、七言韵语说明。措词古奥,艰深晦涩,只是焦延寿《易林》摹仿而已。其后人曾有为其作注者。有《传经堂丛书》本。
十卷。北宋黄休复(见《益州名画录》)撰。此书所记皆蜀中轶事,始于五代,迄于宋真宗时期,然亦间有中晚唐时史事。陈振孙《郡斋读书志》载:“茆亭,其所居也。暇日,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淫俗卜筮,虽异端而合道旨
八卷。清应是(约1684年前后在世)撰。应是,字敬非,号敬斋。江西宜黄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八年(公元1669)举人,绝意仕进,专心文业,雍正初年举贤良方正,以老病为借口辞而不赴。著有《读孝经》。本集
二卷。明邓显麒撰。邓显麟,字文瑞,号梦虹,奉新(即今江西奉新县)人。正德进士,授行人司副。当时诸臣上疏谏武宗南巡,疏稿即由邓显麒所拟,邓因此而遭廷杖,谪为国子监学正。嘉靖初年擢为监察御史。《梦虹奏议》
二卷。佚名纂。康熙十一年(1672),朝庭命各省普修邑志,即墨知县乃奉命修志,遂成新志。《纂修即墨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剜改明刻本。此志板刻质量极差,残缺漫灭,几不可读。其体例大部分承袭旧志而作
一卷。唐郑氏(生卒年不详)撰。郑氏为朝散郎侯莫陈邈(侯莫陈三字为复姓)之妻。前载进书表,称侄女策为永王妃,因作此以戒。《唐书·艺文志》不载,《宋史·艺文志》始载之,《宣和画谱》载,孟昶时有石恪画《女孝
一卷。明张宁撰。生卒年不详。张宁字静之,号方洲,海盐(今浙江海盐)人。明代宗景泰五年进士,官给事中,出知汀州知府。他工书画,善诗文,著有《方洲集》二十六卷,《读史录》四卷,《奉使录》二卷与本书。此书杂
十二卷。清梅膺祚、虞德升合撰。梅膺祚撰《字汇》,著称于世,生平见“字汇”。虞德升字闻子,尚撰《谐声品字笺》。是编取《字汇》之字,分别以同音字注其字音。依十二支之序分十二卷。编次以笔画多寡为序。其字分见
六种,八卷。清彭崧毓撰。彭崧毓字于蕃,别号江湖渔叟,江夏(今属湖北省武汉市)人。咸丰年间进士,官云南腾越知府。彭氏丛书有《求是斋初刻》收书三种,而《求是斋杂存》后出,已将初刻三种收入。六种为《缅述》一
一卷。郑玄(127-200)撰。黄奭(约1790-1860)编辑。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曾先后师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于经传百家之学,无所不通。郑玄生
一卷。清张眉大撰。张眉大字紫雨,湖南湘乡人,官至广东儋州知州。此书多引前人成说,偶尔也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条下间有其子张楙和张栩桐的按语。张眉大论及古文,则采阎若璩、惠栋之说,但他又认为,古文虽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