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

六十卷。明徐光启(1562-1633)撰。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万厉三十二年(1604),43岁的徐光启又考中进士。崇祯五年(1632)徐光启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参机要。崇祯六年(1633)徐光启又加任文渊阁大学士。同年,终于位上,谥文定。《明史·徐光启传》中说:“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正当徐光启在政治上能够有所作为的时候,他的生命连同他的政治生涯一同划上了句号。徐光启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较早地跟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天文、历法、数学、水利、测量等科学知识,并能够把所掌握的知识向国内介绍。他译著的《几何原本》及主持编译的《崇祯历书》都很有影响。在军事上,他曾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指挥打退过后金的进攻,并留有军事著作。他对农业及水利的研究颇深,在这方面的成就也最高,著有《农遗杂疏》、《屯盐疏》、《种棉花法》、《甘薯疏》、《种竹图说》、《宜垦令》、《农辑》、《北耕录》、《农政全书》等,其中《农政全书》最为重要。《农政全书》分为十二目,即农本(叙述传统的重农理论)、田制(讲述利用土地的方式)、农事(谈论耕作及气象)、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介绍纤维作物)、种植(含种树及其它经济作物)、牧养、制造(指对农产品的加工)、荒政等。《农政全书》的主要部分是对前人农书及有关农业的文献的摘编。但作者并不是对这些资料只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而是将它们精心剪裁,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许多地方作者还留下了旁注、夹注、评语等,将自己在农业、水利等方面研究的成果、译述、心得融入书中。全书结构体系完整,不仅体现出作者的农学思想、农艺知识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作者所处时代的农业发展水平。这部著作堪称是当时我国农业科学遗产的总结。徐光启死时,《农政全书》的编写工作并未完全完成。徐光启的遗稿,经陈子龙的整理,才最后写定。崇祯十二年(1639),由张国维、方岳贡等人刊行。陈子龙在整理过程中,大约对原稿内容删去百分之三十,增补百分之二十。陈子龙删稿的目的主要是去掉重复,尽管陈子龙做了大量工作,书中依然存在很多错乱。《农政全书》的原刻本称平露堂本,此后又有1837年贵州粮署刊行的贵州本,1843年由上海王寿康刊行的曙海楼本,1874年山东书局刊行的山东本,195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邹树文等校点的中华排印本等。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石声汉先生撰写的《农政全书校注》。

猜你喜欢

  • 泰西名人事略

    一册。英国季理斐(Mac Gikliveray)编辑,王臻善译。该书记西方卓越人物二十五人,上自学士,下至婢女。凡行谊、功业、学问、艺能有一可取者皆采录。现有广学会本。

  • 水村易镜

    一卷。南宋林光世撰。光世字逢圣,莆田人。《馆阁续录》记载他淳祐十一年(1251)因易学被召进宫,在秘书省检校文字。第二年到常州教书,文字职事如旧。宝祐二年(1254),补迪功郎,添差江西提举司干办公事

  • 端溪砚谱

    一卷。作者不详。书前无序,书后却有淳熙十年(1183)东平(今山东东平县)荣芑跋。荣氏称,是书为缙云叶樾交叔所传,异于众人之说,不知作者是谁,但书中称徽祖(宋徽宗)为太上皇,一定是绍兴(宋高宗年号)初

  • 忠肃集

    二十卷。宋刘挚(1030-1098)撰。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嘉祐四年(1059)进士。任冀州南宫令,有政绩,与李冲、黄莘并称“河朔三令”。王安石提拔他为监察御史里行,但他不附合王

  • 咏史六言

    一卷。清周宣武(约1757年前后在世。)撰。周宣武,字燮轩,湖南长沙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七年(1742)进士,著有《咏史六言》。此集所收均为咏史六言绝句。《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加以介绍。宣武杂采史

  • 湖南女士诗钞

    八卷。清毛国姬编辑。毛国姬,生卒年不详,字孟瑶,号素兰女史,自署长沙女史。湖南长沙人,杨孝彪之妻。清代诗人。著有《素兰诗集》、《湖南女士诗钞所见初集》。此书前有编者自序和凡例,卷首题“鄞县沈栗仲先生阅

  • 大司马张海虹先生集

    十七卷。明张五典(?-1625)撰。张五典,字和衷,号海虹,山西沁水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著有《大司马张海虹先生集》。是集凡十七卷。包括疏十篇,议四篇,论一篇,古今体诗一百零一篇,启三十一篇

  • 不得己辩

    意大利国利类思撰。利类思生平籍里见《鹰论》条。清初世祖重西法,命汤若望、南怀仁等入钦天监。以新法造历书,颁行天下。顺治末,吴明烜、杨光先等忌而攻之。康熙三年,辅政大臣投汤若望、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四

  • 诗本音

    十卷。《音学五书》之二,清顾炎武撰。是书以《毛诗》之音为主,他书为辅,考定《毛诗》音韵。《四库全书提要》云:“其书主陈第‘诗无叶韵’之说,不与吴棫《补》音争,而亦全不用棫之例。但即本经所用之音互相参考

  • 巢经巢文集

    六卷。清郑珍(1806-1864)撰。生平见《巢经巢诗后集》条。此集文共六卷。卷一经说,卷二考及问答,卷三四书札及记序,卷五六纪事、题跋、书后。及传、表、行状、铭、赞,与其他杂文,经说一卷,本单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