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冕服考

冕服考

四卷。清焦廷琥(生卒年不详)撰。廷琥为江苏江都县(今江苏江都)人。父焦循,举人,著述甚富,有《易通释》、《孟子正义》诸书三十余种。廷琥,字虎玉。诸生,能读书,传父业,著有《益古演段开方补》一卷及《蜜梅花馆诗文钞》。见《续纂扬州府志》,清《国史》附《焦循传》。是书首有廷琥自序,略言“家君撰《群经宫室图》既成,谓廷琥曰:‘三代制度,最宜考核者,莫如冠服。’廷琥以此尝搜考古冠服制度,后得兴化任子田《深衣释例》《弁服释例》二书,足裨后学。而冕服阙如,欲补葺之。今年正月,与门人辈讲《论语》麻冕章,或以冕制问,因举注疏之说授之。一说不能,则旁引众说,遂取群经之言冕服者,列而考之。先以经文,次核诸汉唐注疏之外,旁征诸杜君卿、聂崇义、陈用之、杨信斋、马贵与诸家之书,其有不能通者,为辨证之。首以冕服,终以逼舄。秦汉以后冕服沿革,附见于末,共成四卷,名《冕服考》云云。是书卷一自“冕作于皇帝”至“纁裳前三幅后四幅辟积无数”,卷二自“古天子冕服十二章”至“冕服有裼袭之制”,卷三自“衮冕”以下至“元冕”,“公卿大夫降服有差,皆谓裨冕”至“有舄冕服皆赤舄,自天子至卿大夫同”,卷四为秦汉以后冕服制度。是书博引群经诸史,《通典》《通考》,古今诸儒著述涉冕服者莫不搜集,致力用心,颇为勤苦。如引《五经异义》“夏旒黑白赤组,殷旒黑青组”驳应劭《汉官仪》“周加重旒”之非;引《大戴礼》诸书纩塞耳,言纩者多不言瑱;《诗》玉之瑱、《弁师》玉瑱、《檀弓》象瑱,言瑱者多不言纩,谓“瑱与纩不并用”,而驳陈祥道《礼书》“纖下有纩,纩下又有玉”为不足据,亦有所见。此类甚多,不备列。是书荟萃经史,颇称博洽,凡涉于冕服者,洪隙无遗,诚为治礼者所宜注重也。是书有《积学斋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毛诗单疏校勘记

    三卷。近人刘承干撰。承干字翰怡,浙江吴兴人。承干刻有《嘉业堂丛书》若干种行世。《毛诗单疏》即为其中一种,此书为杨守敬随使日本所访得。原藏日本东京竹添井井居士家。原书本四十卷,今本首七卷缺,只存自第八卷

  • 夏小正疏义

    四卷(附《释音》《异字记》)。清洪震煊(1770-1815)撰。洪震煊,字檆堂,洪颐煊弟、拔贡生,精于经学。是书以传文为主,实事求是,不敢妄改传意,深合疏家体例。依其自序所云,是书“解必衷诸古训,说或

  • 汉碑征经补

    一卷。清王仁俊辑。王仁俊生平事迹不详。该书题为《汉碑征经补》,而不言所补何人,亦无序例。所补内容,计有补《周易》二十一条,补《尚书》七十五条,补《礼记》四条,补《周礼》一条,补《左传》十条,补《公羊传

  • 礼要乐则

    二卷。明阮鹗(生卒年不详)撰。阮鹗桐城(今属安徽)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此书为作者以御史督学直隶时所作,以教诸生学习之用。礼要分为冠礼、婚礼、丧礼、祭礼、饮礼、

  • 大学新编

    五卷。明刘元卿撰。刘元卿详见《大象观》条。此书第一卷为《大学》正文,所据为丰坊伪石经本;第二卷为《略疏》,阐发诚意之旨;第三卷为《发明》,采撷明朝诸儒之说;第四、五卷为《广义》,根据真德秀《大学衍义》

  • 左氏君子例

    一卷。宋李石(详见《方舟易学》)撰。左氏《春秋传》多有“君子曰”,林栗认为是刘歆所加,而李石则认为“似出左氏品藻”,是圣人示后学以褒贬大法,故录七十三条,为《君子例》。又以《圣语例》三十二条附于其后。

  • 宁寿鉴古

    十六卷 清乾隆间官撰。此编为清代乾隆间编成,据宁寿宫写本影印。卷首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天子古稀”“宁寿官宝”等朱文印。全书凡十六卷,著录之器,以汉唐以前为断。卷一、二为鼎,收器八十二件,卷三、四五为

  • 周易图说述

    四卷。清王宏撰著。宏撰字无畏,一号山史,陕西华阴人,监生,康熙时中举未赴。作者工书善文,精于金石之学,著有《华山志》、《砥斋集》等。此书共四卷,第一卷先言易之本义,作者认为易字本诂为卜筮,简易、不易、

  • 痘学真传

    八卷。清叶大椿(生卒年不详)撰。叶大椿字子容,无锡(今属江苏省)人。与吴县叶桂同族,受业于叶桂。大椿尤精于痘学,在当时颇具盛名。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而撰成此书。卷一为论说三十二篇;卷二为证治;卷三为兼证

  • 周易传义合订

    十二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44)进士。官至大学士,谥号文端。此书因程颐《易传》、朱熹《易本义》互有异同,故互相参照编为一本,不再两说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