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艺堂诗礼七编

六艺堂诗礼七编

十六卷。清丁晏(1794-1875)编。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少肄业于丽江书院,策问汉魏《易》十五家,晏对万余字。好学深思,笃好郑玄之学,辑有《郑君年谱》。又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六艺堂”,取郑玄之“六艺”,以表达对郑氏的仰慕之意。著有《尚书余论》、《禹贡集释》、《周易述传》、《易经象类》等。详于治乱之理,不杂以空疏无当之辞。于《诗》、《礼》尤为致力,人称道光、咸丰以来能以汉学通宋学者,唯晏一人。丁氏广涉郑玄诸书,郑玄曾对《易》、《书》、《论语》作过注,但原书久佚,只有《诗笺》、《礼注》独存。玄学问渊博,注解经籍兼采今古文,融会各家之说。为两汉传注中最有权威者。丁晏潜心于《诗经》、《周礼》、《仪礼》、《礼记》的研究,以郑注为宗。郑注对毛传多有发挥,孔颖达的注疏于解《传》、《笺》之内容且有参考价值。但也有疏漏及曲解郑意的地方。丁氏博稽各家之说,参互考证,著《毛郑诗释》四卷。汉郑玄《诗谱》、宋欧阳修的《补亡》二书,讹脱较多,内容驳杂。丁氏便根据《正义》,重新编排,著《郑氏诗谱考证》一卷。郑玄精于《三礼》之学,注《仪礼》古今文本。凡从今文不从古文者,则今文大书,古文附注;从古文不从今文者,则古文大书,今文附注。贾公彦和孔颖达之疏因去古较远,多有阙遗。丁氏发前人所未发,疏通考证,以补贾孔之失,著《三礼释注》八传。丁氏精通小学,校刊古籍,具有汉学平易朴实之风,毫无穿凿附会之辞。在清代众多的经学家中,丁氏也毫不逊色。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山东聊城杨以增(1787-1856),搜录丁氏《诗》、《礼》之注,于咸丰年间汇刻成《六艺堂诗礼七编》行世。此书目录:《毛郑诗释》四卷,《郑氏诗谱考证》一卷,《诗考补注》二卷,《诗考补遗》一卷,《周礼释注》二卷,《仪礼释注》二卷,《礼记释注》四卷。

猜你喜欢

  • 罗马志略

    十三卷。无撰者人名。英国人艾约瑟(Joseph,Edkins)译。艾约瑟,英国教士、汉学家。所译西方史书,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一定影响。书十三卷,卷首为小引。分三节,一、读罗马史便悉欧洲近事。二、罗马史载

  • 姑苏志

    六十卷。林世远修,王鏊纂。世远,广东四会县人,弘治十五年,以监察御史升任苏州知府。鏊字济之,吴县人。成化时乡会殿试皆第一,连中三元,历官至国史副总裁、吏部右侍郎。告归后知府林世远礼聘为府志总纂。姑苏为

  • 二麓正议

    三卷。明汤光烈、汤頀著。两人生卒年均不详。汤光烈,号西麓江西新建(今南昌)人。官海丰县教谕。汤頀号小麓,乃光烈之子。尝受业于张元祯。元祯携之入都欲荐之于朝,然因元祯卒而未成。光烈于正统中曾上《御戎疏》

  •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

    二卷。元景星(生卒年不详)撰。景星号讷庵,字德辉,以儒士保为杭州儒学训导,浙江余姚人。景星撰《四书集说启蒙》,门人蒋骥先刊其《大学》,钱时续刊其《中庸》,《论语》不存,《孟子》则残。景星自序中仍称《四

  • 两同书

    二卷。唐代罗隐(833-909)所撰。隐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因十举进士不第,改名为隐。余杭(今浙江余杭县)人,一作新登(今浙江富阳)人。曾依镇海节度使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天祐三年(903)

  • 双溪草堂诗集

    一卷。附《游西山诗》一卷。清王晋徵(约1694年前后在世)撰。王晋徵,字涵斋,安徽休宁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工诗,本集为王晋徵自定、自编,以编年为次。始于康熙十二

  • 毛诗析疑

    十五卷。清王嗣邵(生卒年不详)撰。嗣邵字协之,鹿邑(今河南省鹿邑县)人,著有《目耕堂笔记》等著作。此书大旨,以为毛公作诗传,先撮举此诗大旨,如赵岐《孟子注》之有章旨,此即是序,序是毛公所撰,并不伪,但

  • 秘阁帖

    十卷。卷首有“秘阁帖”,卷末题有“宣和二年三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等字样,且年月之上盖有“御书”之印。其正文十卷中,前四卷分别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第五卷为晋朝诸王氏书迹,第六卷为羊欣、索靖、谢庄、

  • 滇南行稿

    四卷。《附录》一卷。明苏章撰。苏章,字文间,号云崖,余干(今江西余干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官兵部主事,贬姚安通判,迁延平知府,终浙江参政,颇有政绩。章官兵部主事时,因星变事

  • 律吕直解

    一卷。明韩邦奇撰。邦奇字汝节,号苑洛,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正德进士。韩氏治学广博,于诸经、子、史、天文、地理、乐律、兵法等,无不精通,所撰甚丰。此书旨在解释蔡元定之《律吕新书》。其自序称蔡氏之书“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