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1701-1754)撰。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后又自称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出生于科举世家,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年间探花,祖父辈也多进士、举人。父亲吴霖起,为康熙年间拔贡,做过江苏赣榆县教谕,为人方正,不慕荣利,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吴敬梓少年聪颖,读书过目能诵。二十三岁时遭父丧,他不善治家,为人豪爽,好善乐施,不久便把家产花光,受到族人的卑视。三十三岁时移居南京,家境日益贫困,依靠实文与朋友的周济度日。晚年生活更加贫困,但倔强不屈,四处飘泊,最后客死在扬州。他早年曾热衷于科举,二十岁时考取秀才,后却屡试不第。三十六岁时安徽巡抚荐他应“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他托病不赴,从此抛弃功名富贵,不再应试。他的《儒林外史》就是在此后对科举完全绝了念头时写的。吴敬梓一生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的过程,生活上起了极大的变化。他受尽了冷遇,体察到世态的炎凉。他接触了社会各个阶层,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梁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人的利欲熏心等等,在他著的《儒林外史》中对这些丑恶现象做了揭露。除《儒林外史》外,他还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现在流传的只有四卷,又有《诗说》七卷,已佚。《儒林外史》共五十五回,它是连缀许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并无一中心人物。表面上写明代,实则是讽刺清代。描写的对象是“儒林”,主要内容是批判各种类型封建士大夫的功名利禄观念,刻划了周进和范进等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的老举人形象,描写了他们醉心于功名利禄,以至于丧魂落魄,精神失常的种种丑态,并且揭露了那些把八股文视为学问的精华,把科举制度当作道德规范的代表人物的本相,进而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毒害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残酷。《儒林外史》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他在深刻鞭挞社会丑恶的同时,对社会下层的善良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和爱心,描写了一些鄙视功名利禄和科举制度的知识分子,歌颂了那些纯朴高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表现了作者经世济民的进步思想。但他的这一思想是不彻底的,表现在他所塑造的正面人物身上,他们主张用儒家的礼、乐、兵、农来挽救即将崩溃的封建社会,这在整个社会制度没有产生变革的历史条件下,显然是不可能的。《儒林外史》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最突出的特色是讽刺,“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吴敬梓善于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讽刺描写,他所描绘的人或事,都是常见的,平时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一经点化,便觉“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它的结构比较独特,“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语)。小说语言形象、凝炼、犀利、辛辣,描写人物寥寥几笔就能状貌传神,声态并现。《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讽刺艺术的最高峰,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晚清的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等都可视为它的余脉。《儒林外史》的版本今见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卧闲草堂刻本,五十六回,但末回似为他人伪作。光绪十四年有增补齐省堂本,六十回,后四回亦为他人伪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所增四回“事既不伦,语复猥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了今人张慧剑校注本,这个本子以目前所见的卧闭草堂本为主,并参照其它各本校订的,并且加了一些关于词语、典章制度和官职的注释,是目前流行的比较好的本子。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本,将第五十六回作附录。

猜你喜欢

  • 讷音富察氏家乘

    一卷。增修支谱一卷。溯源记一卷。清恒敬、富栋共撰。恒敬号雪屯,官至刑部郎中;富栋号酉山,官至鸿胪寺鸣赞。二人皆镶红旗满洲讷音地方富察氏第八世族人。该书成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记其始祖穆当阿以下世

  • 清梦庵二白词

    五卷。清沈傅桂(约1840年前后在世)撰。傅桂字闰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清梦庵”为其斋名。《清梦庵二白词》总目列分为:《莺天笛夜新声》、《今雪雅余》、《兰骚剩谱》、《小临邛琴弄》、《

  • 乞食图

    清钱维乔(1739-1806)撰。钱维乔,名又作惟乔,字树参,自号竹初,别署林栖居士,江苏武进人。清代戏曲作家。乾隆朝举人,嘉庆年间曾任浙江遂昌知县,后调任鄞县知县。工书画,兼善诗文,尤工词曲。寄居如

  • 龟川诗集

    四卷。明董绪(约2570年前后在世)撰。董绪,字禹亏,江西乐安人。生卒不详。其少从邹守益、聂豹游,讲良知之学。人称其诗“不求工于声律,而以理趣为主。盖濂洛风雅之流派。”此集由其子刑部尚书董裕初刻于东莞

  • 格致新机

    七卷,英国贝根(1561-1626)撰,英国慕维廉(1822-1900)、吴江沈寿康同译。贝根即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以主张实验法而闻名于世,著有《新机》等书。慕维廉,英国伦敦教会教士。1846年来华,

  • 益雅堂丛书

    四集,二十种,八十六卷。清傅世珣(见《玲珑山馆丛书》)编。丛书所收多为小学、训诂方面的著作,共分四集。第一集收清翟灏《尔雅补郭》二卷、宋陆佃《埤雅》二十卷等,共五种。第二集收清钱树棠《说文通论》一卷等

  • 迂议

    一卷。明贺应保(详见《传家迂言》条)撰。此书是贺应保随笔札记之文,内容以评论古事为主,持论颇为笃实。有明刊本。

  • 面城精舍杂文

    二卷。清罗振玉(1866-1940)撰。罗振玉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后迁居淮安。清末任学部参事。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图谋复辟清朝,后又积极参预制造伪满洲国的汉奸活动。

  • 重刊宋绍熙公羊传注附音校记

    不分卷。清魏彦撰。魏彦,邵阳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前有同治二年自序,知为咸丰、同治间人。自序又称“助予读者,仁和龚君橙也”。龚橙即自珍子,字公襄,号石匏,又号孝拱。少年以才自负,屡试不第,流寓上海,治

  • 湛渊静语

    二卷。元白珽(1248-1328)撰。白珽字廷玉,号湛渊,晚号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人灭宋,以安丰县丞召之,拒不仕元,在家读书十七年。中年以后出游中原,至大都(今北京),以李衍荐受任为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