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传古别录

传古别录

不分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书不分卷,仅分四类,一为拓字之法,二为拓字之目,三为拓字损器之弊,四为剔字之弊。每类之内,为说若干条;说有不详的,又于说下附注,以申其意。末附延煦堂所说二则。陈介祺致吴大徵的信中,有潘祖荫“滂喜斋”已刊《传古别录》之语,其信所附年月,为光绪乙亥(1875),可以考之此书当刊于乙亥之前。陈介祺一生著作很多,生前刊行的绝少。即有刊本,也多刊于死后。唯此书与《簠斋笔记》,则刊于生前。金石之学,乾嘉以后风行一时。关于彝器的著作,有图谱、有考释、有目录、有文字,分门别类,层出不穷,但对于“传古”一门,在陈氏以前不但无书,也无其法,可谓独树一帜。书中所论,其用刷、选纸、施墨、去锈诸法,直捣、重按、易磨、刀剔诸弊,无一语不是从体验中得来。而拓包、上墨之法,实传古之秘诀。书中还讲到,拓墨须手指不动而运用腕力,乃心使动,而腕仍不动,不过其力,或轻或重,或扑或扬,一到字边,包即腾起,如拍如揭,以腕起落,而纸有声,乃为得法。大有庖丁解牛、神乎其技矣。后人拓古器物款识,能使字字可见,字口不为剔所损,做到字字逼真,而字边又不为拓所掩,皆运用此书之法所致。陈氏在致吴大徵的信中,自谓此书可为手艺的先导。传本有“与石居”石印手稿本、“滂喜斋”丛书本、美术丛书续集第二集本、“天壤阁”丛书增刊本。

猜你喜欢

  • 全州志

    十二卷。首末各一卷,清黄德星纂修,李宏湑续修。黄德星,字聚东,广东陆丰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乾隆二十(1755)年至二十二(1757)年任全州知州。李宏湑,江苏甘泉(今江苏江都)人,贡生。乾隆

  • 鳌峰讲义

    四卷。清潘思榘撰。潘思榘详《周易浅释》条。此书是作者任福建巡抚、执掌鳌峰书院时为诸生讲授《大学》、《中庸》的讲义,其学生将其汇编成书而付梓。

  • 哲匠金桴

    五卷。明杨慎(详见《谢华启秀》)撰。本书采摘汉魏以后诗隽句及赋颂之类,分韵编录。但是书的征引较为庞杂,而遗漏也较多。

  • 滇考

    二卷。清冯甦撰。冯甦(1628-1692),字再来,号蒿庵,浙江临海县人。他在顺治年间中进士,曾任云南永昌军民府推官,以后又被提升为广东巡抚、刑部侍郎。《滇考》就是他在任推官期间于康熙四年(1665年

  • 周易象义

    十二卷。宋丁易东撰。丁易东字汉臣,号石潭,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举进士第,官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官。入元不仕,建石潭精舍,教授生徒,赐额沅阳书院,任山长。其生卒年未详。丁易东用功于易多年

  • 汉魏石经残字叙录

    一卷(排印本)。王献唐(1897-1960)、屈万里(1907-1979)合著。王献唐,名琯,字献唐,后以字行,山东日照人。1929年任山东图书馆馆长,搜罗乡邦文献及钟鼎彝器、泉币、钵印、封泥、石刻、

  • 残本湖陵江氏集

    五卷。清江八斗(生卒年不详)编。江八斗,字四达,号纯夫,江西贵溪县人。其始祖公荣,宋建炎间官弋阳,迁居於贵溪湖陵,故世称湖陵江氏。其后仕宦颇盛。故八斗辑其先世诗文,分体编辑,以成此集。八斗之作亦载入其

  • 四传管窥

    三十二卷。清张星徽(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撰。星徽字北拱,温陵(今福建泉州)人。该书前有作者自序,知该书作成于清乾隆四年(1739),共三十二卷,其中《左传》十六卷,《国语》四卷,《公羊传》六卷,《穀

  • 食古录

    一卷。清陈伟撰。陈伟概况详见《愚虑录》条。是编为陈伟丁亥(1887)、戊子(1888)二年浏览各家经说所抄撮的笔记,间以附录自己的见解。每篇之后标以年月,其体例与《愚虑录》相同。所录范围广泛,如汉宋经

  • 四书释地

    一卷。四书释地续一卷。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四书释地三续二卷。总称《四书释地》。清阎若璩撰。阎若璩事详《古文尚书疏证》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疏于地理人物考据,亦间有训释经义不当之处,阎氏遂作此书以补其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