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传古别录

传古别录

不分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书不分卷,仅分四类,一为拓字之法,二为拓字之目,三为拓字损器之弊,四为剔字之弊。每类之内,为说若干条;说有不详的,又于说下附注,以申其意。末附延煦堂所说二则。陈介祺致吴大徵的信中,有潘祖荫“滂喜斋”已刊《传古别录》之语,其信所附年月,为光绪乙亥(1875),可以考之此书当刊于乙亥之前。陈介祺一生著作很多,生前刊行的绝少。即有刊本,也多刊于死后。唯此书与《簠斋笔记》,则刊于生前。金石之学,乾嘉以后风行一时。关于彝器的著作,有图谱、有考释、有目录、有文字,分门别类,层出不穷,但对于“传古”一门,在陈氏以前不但无书,也无其法,可谓独树一帜。书中所论,其用刷、选纸、施墨、去锈诸法,直捣、重按、易磨、刀剔诸弊,无一语不是从体验中得来。而拓包、上墨之法,实传古之秘诀。书中还讲到,拓墨须手指不动而运用腕力,乃心使动,而腕仍不动,不过其力,或轻或重,或扑或扬,一到字边,包即腾起,如拍如揭,以腕起落,而纸有声,乃为得法。大有庖丁解牛、神乎其技矣。后人拓古器物款识,能使字字可见,字口不为剔所损,做到字字逼真,而字边又不为拓所掩,皆运用此书之法所致。陈氏在致吴大徵的信中,自谓此书可为手艺的先导。传本有“与石居”石印手稿本、“滂喜斋”丛书本、美术丛书续集第二集本、“天壤阁”丛书增刊本。

猜你喜欢

  • 康輶纪行

    十六卷。清姚莹撰。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授福建平和知县,提升为台湾道,时值鸦片战争,因积极防御抵抗,被发往四川。文宗即位复起用

  • 中庸四记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大学古本私记》)撰。光地著有《中庸余论》、《中庸章段》。是书刊于道光五年(1825)。其玄孙李维迪于跋中说,从售书者中检查是书为先公手迹,又书中有两处与先公著书相同,故认定是先公

  • 安骥集

    三卷。不著撰人。《宋史·艺文志》著录为李石撰。《陕西经籍志》认为李石为唐代人,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亦认为李石为唐代人。书前有伪齐刘豫时刊书序,由序中可知,旧有此书,伪齐刊刻。卷数不等,传世有五卷、两

  •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

    一卷。不著撰人。《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的内容有五,一是列晋代僧睿、僧显,宋代僧人慧崇、慧通,后周僧宝、玄景等人往生西方之事。二是列述唐代释道绰禅师撰《安乐集》。道绰自隋大业五年(609)废讲,专弘净

  • 略注丧服经传

    一卷。宋雷次宗(386-448)撰,清马国翰辑。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人。精通《三礼》、《毛诗》。居庐山二十年。曾从释慧远学《丧服经》。元嘉十五年(438),文帝召至建康,开馆于鸡笼山

  • 尚书近指

    六卷。清孙奇逢(详见《读易大旨》)撰。《尚书近指》一书前有自序,认为《尚书》以“主敬存心”为纲。故其注解,多从经文中阐发此义,而不甚诠释字句。而此旨蔡沈《书集传·序》早已明言之,则奇逢此书不过是敷衍蔡

  • 圣门志

    六卷。明吕元善(生卒不详)撰。吕元善,字季可,号冠洋,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明天启年间(1621-1627)贡生,官至山东布政司都事。《圣门志》记载孔氏诸家世系、孔门弟子及后代理学诸儒事迹,分圣门

  • 石溪读周官

    六卷。清官献瑶撰。献瑶福建安溪县(今属福建)人,乾隆己未(1739)进士,官至广西、陕甘学政。书凡六卷,卷首有苏廷玉道光乙巳(1845)序及官氏自序,天、地、春、夏、秋五官及《考工记》各为一卷,叙官与

  • 学算笔谈

    十二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学算笔谈》是华蘅芳对数学诸方面的一部介绍评论性著作,也是一部通俗浅近的教科书。前六卷于1882年完成,后又续成六卷,共得十二卷。《学算笔谈》卷一到卷五论算术,卷

  • 太极绎义、通书绎义

    各一卷。明舒芬(详见《易问笺》)撰。舒芬阐释太极,大抵以太极图不本于易而本于河图立论。谓秋冬非肃杀之季,乃百物所胎之时;土之寄王,维夏秋之交,火烈金刚,水缓土柔,性之所以相近;火散金遒,木上水下,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