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今古文孝经汇刻十六种

今古文孝经汇刻十六种

十六卷。清王德瑛编。王德瑛,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汉时《孝经》分《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今文孝经》为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所注,《古文孝经》为孔子后裔,汉代经学家孔安国所传。秦始皇为了消灭一切反秦势力,大肆焚毁《诗》、《书》及诸子百家,《孝经》自然也在被焚之列。当时河间人颜芝将《孝经》深藏起来,使之免于被焚。西汉初年,颜芝之子颜贞出示家中所藏《孝经》,凡十八章。后郑玄为此书作注,即为《今文孝经》。鲁恭王坏孔子庙讲堂时,于壁中所得《孝经》,凡二十二章,后孔安国为之作注,即为《古文孝经》。至南朝梁,孔安国所注之《古文孝经》亡佚。至隋秘书监王劭访求得之,并转示刘炫。后人考之王劭所得之《古文孝经》为刘炫伪造。至唐,唐玄宗以《今文孝经》作注,宋邢昺疏。《古文孝经》遂废。《唐会要》载:“开元十年元月,上注《孝经》颁天下及国子学,天宝二年五月,上重注,亦颁天下。”《旧唐书·经籍志》:“《孝经》一卷,玄宗注。”《新唐书·艺文志》:“今上《孝经制旨》一卷,注曰玄宗。”《旧唐书》与《新唐书》所说实为一书。天宝四年九月,玄宗御注《孝经》刻石于太学,因称《石台孝经》。后元行冲为之作疏,宋邢昺即以元行冲疏本为蓝本重修此疏。王德瑛所编《今古文孝经十六种》汇集了汉孔安国至清阮元,历代校注解说《孝经》的好的书籍,它的刊行为治《孝经》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资料。《今古文孝经十六种》目录:汉孔安国《孝经传》、宋邢昺《孝经正义》、宋司马光《孝经指解》、宋朱熹《孝经刊误》、元董鼎《孝经大义》、元吴澄《孝经定本》、明项霦《孝经述注》、明黄道周《孝经集传》、《御注孝经》、《御纂孝经集注》、毛奇龄《孝经问》、李光地《孝经全注》、吴隆元《孝经三本管窥》、无名氏《孝经解纷》,任启运《孝经章句》、阮元《孝经义疏》。有清嘉庆道光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春秋经传朔闰表

    二卷。清姚文田(详见《学易讨原》)撰。文田精通历法,他不满意于前人对《春秋》经传中历法的研究,对杜预等人的说法多有批驳。他认为春秋时日官失职,历法久坏,前后参错,时有不同,杜预《春秋长历》移置闰月,强

  • 四传管窥

    三十二卷。清张星徽(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撰。星徽字北拱,温陵(今福建泉州)人。该书前有作者自序,知该书作成于清乾隆四年(1739),共三十二卷,其中《左传》十六卷,《国语》四卷,《公羊传》六卷,《穀

  • 蠖斋诗话

    二卷,清施闰章(1618-1683)撰。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其生平详见《青原志》辞目。此集属于“偶然札记”(《四库全书总目》)之作,书中记载有关诗歌的九十二则随笔,往往由事及诗

  • 迦陵词

    三十卷。清陈维崧(1625-1682)撰。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十余岁已有文名,吴伟业称他是“江左凤凰”。入清后补为诸生,但长期未得到官职。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

  • 前溪集

    十四卷。清唐靖(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唐靖,字闻宣,浙江武康人,康熙中诸生。本集诗八卷,文五卷,二集诗一卷。其诗颇有风骨,其文亦如此。五卷论水利,乐律诸条,科举答策之类。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

  • 龚定庵年谱

    一卷。清吴昌绶编。昌绶字印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谱主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庵人,号定庵,仁和人,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

  • 王氏经说

    六卷。清王绍兰(详见《周人经说》)撰。本书卷一为《周礼》,卷二为《礼记》,卷三,卷四、卷五为《左传》,卷六为《公羊》、《穀梁》。其考订经义,颇多可取之处。如“共簠簋”一条,认为《毛传》据内因此簋圆簠方

  • 四书通旨

    六卷。元朱公迁撰。朱公迁生平详《诗传疏义》条。该书取四书之文,条分缕析,以类相从,共分九十八门,每门中又以语意相近者连缀列之,而一一辨别异同。昔二程曾以此法教学生,而公迁推广其意以成此书。其间门目既多

  • 一桂轩诗钞

    二卷。清李毓清撰。李毓清,生卒年不详,字秀英,广东阳山人,庠生李履和之女,贡生王驺之妻。清代诗人。工写诗词,善长书法。此书有道光四年(1824)海康丁宗洛刊本,又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嫏嬛别馆

  • 白云居米帖

    十二卷。清姚士斌(生卒年不详)刻前八卷,其孙姚学经(生卒年不详)续刻后四卷。姚士斌,字式峰;姚学经,字东樵。皆旌德(今属安徽)人。姚士斌之父姚继韬曾购得米芾大小行楷书迹共八种,打算刻石,但不幸早逝。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