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瑞录
一卷。清孔尚任(1648-1718)撰。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署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康熙六年(1667)考取秀才,以纳捐为国子监生。官至户部员外郎。著名剧作家,《桃花扇》为其代表作。康熙二十七年(1688),各地向朝廷奏报七十岁至百岁以上长寿老人共有三十七万余,孔尚任即著《人瑞录》一书,以记太平生息之盛。有《昭代丛书》(康熙本乙集第三帙、道光本乙集第二帙)等。
一卷。清孔尚任(1648-1718)撰。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署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康熙六年(1667)考取秀才,以纳捐为国子监生。官至户部员外郎。著名剧作家,《桃花扇》为其代表作。康熙二十七年(1688),各地向朝廷奏报七十岁至百岁以上长寿老人共有三十七万余,孔尚任即著《人瑞录》一书,以记太平生息之盛。有《昭代丛书》(康熙本乙集第三帙、道光本乙集第二帙)等。
一卷。明李梦阳(1473-1530)撰。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后徙居河南扶沟(今河南省扶沟县东北)。明弘治六年(1494)举乡试第一,第二年便成进士,曾作过户部主事、
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末王祖畲、钱溯耆等纂修,王祖畲续纂。王祖畲(1842-1918),字岁三,号紫翔,清镇洋县(今属太仓县)人。光绪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河南汤阴知县。返里后历主本县及宿迁、
一卷。唐代释灌顶撰。灌顶生平事迹详见《大般涅槃经疏》辞条。《智者大师别传》一书。灌顶作于隋仁寿元年(601),全传约有一万余言,详载智者大师智生平事迹。其目的在以此来昭示盛德,引导后学。灌顶在其著《国
三十二卷。清桑额(生卒年不详)撰。桑额字省斋。由起居注收掌官,改授山西内院七品笔帖式。专司抚署公牍,翻译清汉事务。此书为桑额历经二十余年,为官公务之余,利用闲暇时间编辑而成。成书于康熙三十九年冬月,在
四十卷,首一卷,补遗一卷。清朱大绅修,高照纂。朱大绅,字笏堂,江苏宜兴人,光绪年间任和州知州。高照,字鉴伯,郡人,官和州司马,幼颖异,读书不由师授,益自励于学,尤留心掌故,尝以旧志芜漏,为其考证数万言
一卷。清沈练撰。沈练字清渠,江苏溧阳人,清代后期学者,道光辛巳(1821年)举人,官安徽绩溪训导。本书杂采众家之说,为之删繁就简,成《禹贡因》一卷。因沈氏纯因循旧说,自己不执一论,故书名“因”。本书体
八卷。清王道(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王道字直夫,漳浦(今福建漳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官金山县知县,罢官后,寓居朱泾。王道工诗,初学李梦阳,后乃变以效仿王维、陆游。著有《江湖闲吟》。是集凡八卷。据卷
二十八卷。清张其焕撰。其焕字柏龄,湖南长沙人。生平及事迹均无考。是编体例严谨有序。征引浩博有据。诗文之下,首列辑诂一门以训诂名物。次列汇说,广泛采录旧说以疏解诗意。再列微辞,从字面文义入手推求古人之微
四卷。清王笃(生卒年不详)书。王笃,字宝珊,秦(今陕西)人,官四川知县等。王笃工诗善书,宗法颜真卿,笔法苍劲。如该书帖中《水轮赋》、《史隐记》等皆轻圆秀丽、精熟工整,但字迹稍大者则笔锋不得劲展,以至逾
四卷。明高武(详见《针灸节要》)撰。高氏为确定经络穴位,探索针灸渊源和要旨,参考《内经》、《难经》、《铜人》、《明堂灸法》以及明以前针灸文献十余种,编成此书。凡各书与《内经》、《难经》相同异者,则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