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京山县志

京山县志

①十卷,清吴游龙修,王演纂。吴游龙,字禹门,盛京辽阳(辽宁辽阳)人。王演,字鹿材,本县人,贡生,官大理评事。考京山,汉为竟陵县地,隋初置京山县,历代不改。县志自宋时附郡志,未有专书。明初沿宋志,志郡即县志。嘉靖中教谕韩江始修县志,其后有万历志、崇祯志,均佚不传。康熙十二年(1673),吴游龙知县事,延王演总其事,历数月而告竣。《京山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役志,卷四典礼志,卷五秩官志,卷六选举志,卷七人物志,卷八武备志,卷九古迹志,卷十艺文志。此志卷首载万历、崇祯二书旧序,嘉靖志则无记载,约已佚亡。明清两代县志,仅存此志,由此可观明清两代各志概要。惟此志于学校一门附建置,而学校又杂入赋役,较欠妥。② 二十三卷,首一卷,附易领四卷。清沈星标修,曾宪德等纂。沈星标,字莱峰,浙江嘉善人,官京山知县。曾宪德,字竣轩,本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拔贡,官福建兴泉永道。县志自康熙十二年(1673)知县吴游龙修后,二百多年来,无人问津,其间虽有县人易本烺从事搜辑,但尚未成书。其后县令戴昌言、孙承谟先后倡修,均未成书。沈星标摄县事,复开馆续修,延曾宪德主其事,历数月新志成。《京山县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曾宪德曾兵备闽中,此是解甲归田之作。其序称,此志以吴志、易稿为本,补其未详,增其未备,其堤防、赋役、学校、武备诸类,新增甚多。县中自前志修后,数经兵燹,有书中别立变乱、殉难二志,用以纪实。惟艺文一志,过杂芜,既有志,复有补,又有易领四卷,使人有详略不均之感,虽借此可观县中人文之盛,究不免冗杂,易领四卷,自可独成一书。却附志后,较为不伦。

猜你喜欢

  • 丁中丞行略

    一卷。清丁惠衡编辑。该书记其父丁日昌生平事实。日昌字禹生,广东丰顺人,以禀贡生选授琼州府学训导,官至江苏巡抚。日昌负干济才,尤热心于洋务。在广州初设炮局,在上海督办制造,以巧智与洋人周旋。其在江苏政迹

  • 校定今文孝经注

    一卷。元吴澄(1249-1333)撰。吴澄字幼清,晚字伯清,世称草庐先生,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元代理学家、学者。其学主张折衷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而偏近朱学。著有《易纂言》、《易纂言外翼》、《书纂

  • 榆次县志

    ①十卷。张鹤腾修,褚袂纂。张鹤腾字元汉,河南颖川卫人。出身进士,始令潞城知县后调榆次。《榆次县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刊本,全书十卷,十类,分为:卷一地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役志,卷四职官志,

  • 中兴小纪

    四十卷。南宋熊克撰。克字子复,建宁府建阳(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进士。历任校书郎、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知台州等职。卒年七十三。好学能文,博闻强记,尤熟于朝章典故。曾著《九朝通略》、《中兴小纪》、

  • 礼经笺

    十七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是书《丧服》第十一行王氏笺下,有“代丰学”三字,因此,“笺曰”外往往有“学曰”,大概是其子说。此书前后没有序和跋。本书有时能够恰当地辨驳郑说。认为《士昏》席于北方

  • 禹贡地理古注考

    一卷。清孙冯翼撰。孙冯翼字凤卿,直隶承德(今属河北省)人。此书卷尾有俞正燮书跋,称“孙凤卿观察自涿州寄予此书,搜求古逸、排比有法、不自驰骋议论,而奥旨自通,可谓有赡雅之思矣。”此书备列古注,但其中只有

  • 赐墨堂家集合编五种

    三十七卷。清熊宝泰(生卒年不详)编辑。熊宝泰,字善惟,一字芸眉,安徽潜山人。此书为宝泰汇辑。计有熊良巩《西园遗稿》一卷、熊文泰《四十贤人集》一卷、熊宝泰《藕颐类稿》二十卷。外集为桂之《树轩别体诗》、《

  • 孝经郑注

    ① 一卷。汉郑玄注。清王谟(约1748-1820)编辑。王谟字仁圃,号汝上老人,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毕生从事于古籍辑佚工作。《孝经郑注》首有序录,所辑凡《经典释文》

  • 续修东湖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续补艺文一卷,清金大镛修,王柏心纂。金大镛,字序之,安徽桐城人,官东湖知县。王柏心,参见同治宜昌府志。县志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县令林有声修,板藏吏舍,贮存不谨,致缺失漫湿。嘉庆九

  • 重修毗陵志

    ①三十卷。宋史能之纂。史能之,字子善,江苏四明人。进士,宋淳飏尉武进,咸淳二年(1175)知常州府。毗陵,古郡名,晋太康二年(281)建置,治所在丹徒(今镇江市东丹徒镇),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镇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