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教论

二教论

一卷。北周释道安(生卒年不详)撰。道安,俗姓姚,冯翊胡城(今安徽省阜阳县)人。学佛研法,格外尽心;崇师受业,旁观子史。面对北周武帝时期的儒、释、道矛盾激化之际,在周武帝集庭臣僧道辨论谁先谁后,孰是孰非,决定存留废立的社会舆论汹涌之时,道安以护教身份上皇帝《二教论》,以劝上示下,平息争端。然而,这决不仅仅是宗教之争,而具有深刻的社会矛盾背景,故决非一言一论所能平息。至建德三年(574),周武帝正式下诏毁佛、道二教。道安迫于形势,不得不避居林薮。《二教论》的内容,主要针对佛、道教而发,尤其偏重于佛教,全论共有十二篇。即:第一,归宗显本;第二,儒道升降;第三,君为教主;第四,诘验形神;第五,仙异涅槃;第六,道仙优劣;第七,孔老非佛;第八,择异道流;第九,服法非老;第十,朋典真伪;第十一,教指通局;第十二,依法除疑。认为二教是指内教与外教,内教谓练心之术,外教谓救形之术。把“儒教”放在别流之列,称为别教。所引典籍,儒家以六经为宗,道家用张鲁蜀记为证,史册依史记两汉正史为据。其书的优点是:一,关于三教(儒、释、道)异同优劣,辨解详叙可谓精密。二,所引孝经解说晋书礼乐志,文字虽不多,但皆属佚典,具有保存史料价值。三,崇君平教,判示异同,反映了作者主张三教融合的思想。此《二教论》,对于了解北周武帝毁佛事件的教俗之争,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均有一定参考作用。现常见收载于《广弘明集》,金陵刻经处有刻本。

猜你喜欢

  • 世要论

    一卷。三国魏桓范(?-249)撰,清马国翰辑。桓范,字元则,沛国人。正始年间官拜大司农,后被司马懿杀死。《隋志》法家有《政要论》十二卷,《旧唐志》作《代要论》十卷。在一些著作中引用《世要论》文字时,又

  • 邕州小集

    一卷。宋陶弼(1017-1080)撰。陶弼字商翁,永州(今湖南零陵)人。庆历中,随杨畋讨湖南猺,因功授阳朔县主簿,历官知邕州。四迁为东上阁门使、康州团练使。陶弼善作诗墓志铭谓其:“聚晚学弟子讲授六经,

  • 佛祖宗派世谱

    八卷。清代释悟进(1612-1673)撰。悟进生平事迹不详。《佛祖宗派世谱》一书,为佛教灯录体中的谱谍类灯录,成书于顺治十一年(1654)。内容分为:佛祖正脉至诸祖旁出一卷(卷一),南岳至沩仰一卷(卷

  • 北郭集

    ① 六卷。《补遗》一卷。元许恕(?-1314)撰。恕字如心。江阴(今属江苏)人。元至正中,授澄江荐院山长。不久天下已乱,恕乃辞官遁迹海上。与山僧野人为侣。此集为其子礼部主事节所辑。六卷,《补遗》一卷,

  • 江苏各县志摘钞

    四册。佚名。明崇祯初年抄本。是册不著编者,所录皆明万历以前南直隶各邑志。首册所录为上元县志版籍、田赋各条,后三册所录为各邑田赋、水利及有关减轻徭治水之条议。明代江苏各志存者寥若晨星,此册虽非全书,然此

  • 使臣碧血录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述明季左懋第奉使北上不屈之事。现有《鲁春秋》附刊本。

  • 大般涅槃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大涅槃经游意》约成书于隋开皇仁寿年间(581-604)多取天台圆顿义释经。全篇共分六段,即:一大意,二宗旨,三释名,四辨体,五明用,六料简。大

  • 中州人物考

    八卷。清孙奇逢(详见《读易大旨》)撰。本书为作者晚年移居河南辉县夏峰村时所作,收二百余人,分理学、经济、忠节、清直、方正、武功、隐逸七类,每类一卷,其第八卷为《补遗》和《续补》。所收除忠节类之末附元蔡

  • 古诗源

    十四卷。清沈德潜(1673-1769)编选。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苏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后以年老辞归,在籍食俸。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等。沈德潜工诗,是清代著名

  • 罗经顶门针

    二卷。明徐之镆(生卒年不详)撰。徐之镆,建阳(今属福建省)人,万历中诸生,撰有《罗经顶门针》二卷。明代堪舆家罗经测地的规定,仅主二十四向,而略先天十二支之位。徐之镆撰《罗经顶门针》,斥责略先天十二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