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谈纂
无卷数。不著撰人名氏。此书内容为辑明太祖至明武宗九朝说部杂事,总为一书。其中分太祖为三册,成祖以下为七册,并于书前开列所采书目,共计五十余种,而卷内所辑书名尚有在所列书目以外者。大体类似于江少虞的《事实类苑》。但采摭未备,去取也不精。有明刊本。
无卷数。不著撰人名氏。此书内容为辑明太祖至明武宗九朝说部杂事,总为一书。其中分太祖为三册,成祖以下为七册,并于书前开列所采书目,共计五十余种,而卷内所辑书名尚有在所列书目以外者。大体类似于江少虞的《事实类苑》。但采摭未备,去取也不精。有明刊本。
十卷,附《逸文》二卷。宋王应麟撰集,清孙星衍(1753-1816年)补集。孙星衍字渊如,又字季仇,江苏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清代经学家。乾隆间进士,官至山东督粮道。孙氏所学较广,对经、史、文字、音
十八卷。清庆霖修,戚学标纂。庆霖字旭亭,长白人。戚学标字鹤泉,原任河南涉县知县。《太平县志》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全书十八卷,十三志,为地舆、建置、赋役、学校、祠祀、军政、庶政、职官、选举、人物
五卷。清汪立名(生卒年不详)编。立名号西亭,婺源(今属江西)人,官工部主事。此编成于康熙丙申(1716年),其自序称:“金石虽皆传自三代,而铭器与篆碑之文,不容相同,乃专采钟鼎文,依今韵编次为五卷。其
八卷。清宗源瀚(生卒年不详)撰。宗源瀚,江苏上元(今江宁)人,曾任浙江补用道严州府知府。清朝严州其诗之流传见于阮氏《輶轩录》、六县旧志与诸家纂辑者则时时遇之,作者不胜流连追慕,阮氏属幕中诸君子与书院肄
三卷,清彭洋中(1803-1864)撰。彭洋中字彦深,号晓杭。湖南湘乡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官至四川潼川府知府。彭洋中有济世之才,其任邵阳学官时,颇著勤劳。晚宦潼川知府半年,勤政爱民,潼川人称
一卷。唐丁公著撰,清马国翰辑。公著字平子,苏州吴人。官至太常,赠尚书右仆射。《唐书》有传。《丁氏孟子手音》旧新《唐书》均无著录,《公著本传》只言其著有《太子诸王训》十篇,而未言此书。《宋史·艺文志》载
八卷,外编一卷。明高承埏撰。承埏字寓公,一字泽外,嘉兴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至工部虞衡司主事。该书备载崇祯十七年(1644)至顺治五年(1648)间殉难臣民,各为之传,并详其籍贯官爵,年月
四卷。《附录》一卷。宋陈长方(1108-1148)撰。陈长方,字齐之,号唯室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曾官江阴县学教授。长方父陈侁,与游酢、杨时、郑浩、陈侁等交游颇深,
二卷。清焦循撰。焦氏精研易学,最有名者为《雕菰楼易学》,凡三种。《易话》乃取此三种之外之余义而成。分为上下卷,上卷为易释举要,诠释句法,于初学者殊为俾益。下卷为推行易义,其谓易至春秋淆乱于术士之口,乃
六种。清傅云龙编。是编有《殿本晋书考证》不分卷、《殿本隋书考证》不分卷、顾炎武撰《昌平山水记》二卷、顾炎武注《韵补正》不分卷。上述四种,据武英殿本校录,与刻本并无大异,但傅氏校其脱讹,亦可供参证。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