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丹溪心法附余

丹溪心法附余

二十四卷。明方广(生卒年不详)撰。方广字约之,号古庵,休宁(今属安徽)人。方氏初习儒,后因母病误治身亡,愤而学医。曾游于河南洛阳,旅居陈留等地,以医术闻名中原。其学术以朱震亨为宗。因见程用光校订朱震亨的《丹溪心法》一书,每证之后赘列“附录”,并与朱氏理论有矛盾之处,且详于法而略于方,故删繁就简,重加编撰,削去“附录”,去讹存正,且博采诸家之方论附于各门之后,历时五年,于嘉靖十五年(1536)撰成此书。全书约六十余万字。书中依《丹溪心法》之序,有增入者以“新增”二字加以区别。卷首一卷,载有《丹溪本草衍义补遗》及十二经见证、丹溪论、河间风热湿燥寒论、诊家枢要、十二经脉歌等内容,后附“古庵药鉴”,以明药性、脉理、病机、治法、经络。卷一至卷二十四,依次分为外感、内伤、风、寒、暑、湿、湿热、痰、痰热、火、风热、燥、郁、寒郁、火郁、湿郁、积、虚损、妇人、小儿、杂治二十一门。每门下详列诸证,共一百余种。每证首列丹溪之正法、正方,继附诸医家之论,以明晰病之源流、治疗之方法;其次论述脉理,以崔真人《脉诀举要》为主、以明八纲。后附诸方,择取《和剂局方》、《济生拔萃》、《伤寒论》诸书中之方,分门别类,以补丹溪书中之不足。对丹溪论述病证、方药欠明者,附以己见,以“广案”二字加以区别。此书虽为补充《丹溪心法》而撰,但见解确有高出朱氏之处,集诸家之长,附以己见,有独到之处。论述简明扼要,清晰流畅。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亦为研究朱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有嘉靖十五年(1536)刊本,光绪二十五年(1899)古越徐氏印行石印本,1920年浙绍墨润堂石印本。

猜你喜欢

  • 邑乘志余

    一卷。清朱彬撰。朱彬(1753-1835),字武曹,号郙甫。宝应人。乾隆举人,少与刘台拱齐名从事经传训诂声音文字之学。著述不下10余种,以《礼记训纂》最为世所称。康熙间修志。历时已久,遗闻甚多,有志之

  • 列国志传辑要

    八卷一百九十节。清杨庸编辑。杨庸字邦怀,号慎园,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从书前载彭元瑞序看,该书成于清乾隆年间,作者亦是乾隆时人。该书为长篇历史小说,所叙为春秋列国纷争故事。系就冯梦龙《新列国志》删改

  • 包参军集

    六卷。明包大中(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包大中,字庸之,别号三川,浙江宁波人。官福建建阳县县丞。是集随事立名,有《薄游集》、《武夷集》、《归来集》、《雁集》各一卷。《东征漫稿》二卷。《薄游集》题为卷

  • 周官精义

    十二卷。清连斗山撰。斗山字叔度,河南许州(今河南许昌)人。是书第一卷为总目凡例,其中录圣制日知荟说十则,钦定周官总辨八条;第二、三卷为《天官冢宰》上、下;第四、五卷为《地官司徒》上、下;第六、七卷为《

  • 南宋院画录

    八卷。清厉鹗(生平详见《辽史拾遗》)撰。此南宋院画系指南宋御前画院之画。按南宋自从与金和议之后,于临安湖山歌舞,务在粉饰太平,于是乃仿宣和之故事,置御前画院,以侍候品玩。其所作之画亦即简称“院画”。当

  • 周易图书质疑

    二十四卷。清赵继序撰。赵继序号易门,安徽休宁人。乾隆六年(1741)中举人。另著有《汉儒传经说》、《孔门弟子考》及诗文集。此书以象数言易,而不主张陈抟、邵雍河洛之说。认为作图者本于《易》,反谓作《易》

  • 明熹哲皇帝实录

    八十四卷。明温体仁(1573-1638)等修。体仁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今湖州)人。万历进士,授编修。崇祯朝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书起泰昌元年(1620)九月,迄天启七年(1627)七月。崇祯元

  • 高忠宪公事实

    不分卷。明高世儒、高世学、高世宁编,三人俱明末高攀龙之子。此书记其父事迹。首为崇祯元年诰命及三年谕祭文,以下依次为礼部祭文,祭品清单、工部发给造坟工料价目、国史本传、小传、遗墨、文震孟等人跋、朱国桢所

  • 香溪集

    二十二卷。宋范浚(生卒年不详)撰。范浚,字茂名,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绍兴中,举贤良方正,因秦桧柄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此集二十二卷。为其门人高梅所编,其侄端臣所刊行。

  • 摄生众妙方

    十一卷。明张时彻(1500-1577)撰。张时彻字维静,号东沙,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任江西按察副使督学政、兵部右侍郎、南京兵部尚书等职。著有《急救良方》等书。此书成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