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注

中庸注

① 一卷。清惠栋(1697-1758)撰。栋字定宇,号松崖,人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栋为惠周惕孙,惠士奇子。著有《周易述》、《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等。是书为栋早年所作,本名为《易大义》。目录中称《中庸》有二卷,《礼运》一卷已缺失。栋弟子江藩从张子絜那里得到江艮庭的《中庸》手写本,而子絜又是从徐述卿手中得此书。栋为之作注,欲著易大义,以推广其说。但当时只著有书目而无其书,其子汉光即以此为《易大义》,江藩刊附《周易述补》之后,沿用其称。藩有序述其原委,今改题为《中庸论》,是从其实。栋注中称,仲尼微言,子思传其家学著成《中庸》,不明易不能通此书。栋注又引张禹说,仲者为中,尼者为和,说孔子有中和之德,故称仲尼。此书专论中和,故称表德之字,则穿凿可笑。然是书语句简括,有汉儒诂经之法,藩序称其为七十子之微具。该书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刊本。② 一卷。康有为(1858-1927)撰。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著名学者,思想家。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书》、《康南海先生诗集》等书。有为好公羊之学,主三统三世之说,其注是书不外推广阐明此意。其解“为政在人”一节,称孔子以仁为立教之本,立三世之法,望大道之行。太平之世,则大小远近如一,山川草木昆虫鸟兽莫不一统。大同之治,则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子其子。解“君子居上不骄”一节,引何休的话说孔子改周制,畏时远害,不敢笔之竹帛,而口授给弟子。孔子改制,有三世之殊异,据乱世诛大夫,升平世退诸侯,太平世贬天子。推行各有其时,言于当世也必不行,故不必冒险犯难,令身亡而道不传。其解“王天下有三重”一节,称三重乃三世统,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每世中又有三世。每小三世又有三世,故三世而三重是九世,九世而三重是为八十一世,展转三重可至无穷。其他各条多仍旧说,唯将“诗曰‘妻子好合’”一节,移到“君子之道譬如行远”一节下面,称旧本错简,于义不伦。有为讲学广州时,早成此注,戊戌遭籍没,佚其稿。后居英属地槟榔屿,补成此注。首有自序。该书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本。

猜你喜欢

  • 集韵

    十卷。是书由北宋丁度、李淑典领,宋祁、郑戬、贾昌朝、王洙等同加修定。丁度事迹见“礼部韵略”。宋景佑四年(1037年),宋祁、郑戬等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贾昌朝批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

  • 尚书全解

    四十卷。林之奇(1112-1176)撰。之奇字少颖,号拙斋,谥文昭,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进士,官至宗正丞。为官期间,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说》,之奇斥其说为邪说异端

  • 天山草堂存稿

    八卷。明何维柏(约1550前后在世)撰。何维柏,字乔仲,南海(今广东佛山)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历授监察御史,坐劾严嵩,廷杖除名,隆庆初(1567)复官,累迁吏部左右侍郎。又因忤

  • 衍约说

    十三篇。撰人不详。卷首有小引数行,称其祖以约自号,为了垂训后人,摘取古人论述可以法戒者,分类编撰,而衍其说于左,故称其书为《衍约说》。后有自跋,题上章阉茂,均不知为何人。书中征引古人论述,皆至南宋而止

  • 先馀录

    八卷。明姜志衡撰。姜志衡,字无摇,曲河人。据其孙在宛序,谓其先伯父留心经济之事。一曰偶从敝笼中发捡旧书,乃得其伯父末年记录之笔。其间山川之险阻,人事之得失,披览皆在目前。于是加以参订,厘成八卷,以备遗

  • 读易私言

    一卷。元许衡(1209-1281)撰。许衡字平仲,号鲁斋,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幼家贫嗜学,从姚枢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之书。宋宝祐二年(1254年),元世祖召为京兆提学。中统元年(1260年),世祖即

  • 占易秘解

    一卷。清张丙嚞撰。张丙嚞详见《周易卦象》。此书是专门解释筮案之作。所收自《左传》、《国语》以及历代筮案见于记载者共四十四则,并逐条详解。尤其是对朱子启蒙所定筮例,张氏认为大多与古筮案不合,于是对其进行

  • 读仪礼录

    一卷。清曾国藩(1811-1872)撰。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县(今湖南省湘乡市)人。一生标榜程朱理学,善文章,有《曾文正公全集》。其传见于《清史稿》诸书。是书是曾国藩读《仪礼》笔记。

  • 选巷丛谈

    二卷。清代况周颐撰。此书是作者居住在扬州小牛录巷时收集、摘录而成,因小牛录巷距文选楼很近,所以作者为此书命名为《选巷丛谈》。全书没有一定体例,记载考证内容较杂,其中记载清代学者阮元的轶事较多,还有一些

  • 缶庐诗

    四卷。清吴俊(1818-?)撰。作者介绍见《缶庐别存》。此集收吴俊之诗俊诗清远闲放,超然尘寰之外。如《自题松石间独坐小像诗》,胸襟超迈。自序云:“私读古人诗仿为之,如盲人索途,不知东西南朔,积久成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