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体唐诗

三体唐诗

六卷。宋周弼(1200-1257)编。周弼字伯弼,汶阳(山东汶上)人。周文璞之子。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在浙东一带为官。十七年辞官,周游江湖。著有《汶阳端平诗隽》。本书选唐诗。其曰三体者,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首载选例。七言绝句分七格。一曰实接、一曰虚接、一曰用事、一曰前对、一曰后对、一曰拗体、一曰侧体。七言律诗分六格。一曰四实、一曰四虚、一曰前虚后实,一曰前实后虚,一曰结句、一曰咏物。五言律诗分七格。前四格与七言同,后三格一曰一意、一曰起句、一曰结句。宋末风气日薄,诗家多不工古体。故赵师秀《众妙集》、方回《瀛奎律髓》所录者,无非近体。周弼此书亦复相同。所列诸格,尤不尽诗之变。而其时诗家授受,有此规程,存之亦足备一说。考范晞文《对床夜语》曰:周伯弼选唐人家法,以四实为第一格,四虚次之,虚实相半又次之。其说四实,谓中四句皆景物而实也。于华丽典重之中,有雍容宽厚之态,此其妙也。昧者为之,则堆积窒塞,而寡于意味矣。此编一出,不为无补。后学有识高见卓、不为时习薰染者,往往于此解悟。间有过于实而句未飞健者,得以起或者窒塞之讥。然刻鹄不成尚类鹜,岂不胜于空疏轻薄之为。使稍加探讨,何患古人之不我同也。又申明其四虚之说及前实后虚、前虚后实之说,颇为明白。乃知周弼撰是书,盖以救“江湖末派”油腔滑调之弊。与《沧浪诗话》各明一义,均所谓有为言之者。旧有元释圆至注,疏陋殊甚。此本为高士奇所补正。虽未能本本元元,尽得出典,而文从字顺,视旧注差清整。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六朝别字记

    一卷。清赵之谦(1829-1884)撰。之谦字益甫,又字伪叔,号冷君,又号无闷,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官南城知县。工篆刻书法,精训诂,著《汉学师承续记》、《六朝别字记》、《金

  • 公法会通

    十卷。瑞士Bluntschli撰,美国W.Martin译。Bluntschli,中文省译名为步伦。Milliam,中译名丁韪良。是书原以德文写成,后由刺了地译为法文,丁韪良据法文本译出。其卷一论公法之

  • 贺县志

    八卷,清全文炳修,苏煜坡、李熙骏纂。全文炳,字墨村,江西金溪人,光绪十五年(1889)任贺县知县。苏煜坡,广西贺县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教谕。李熙骏,广西贺县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广东

  • 易经告蒙

    四卷。图注三卷。清赵世回撰。赵世回字铎峰,湘潭人。此书凡例称遵仿《本义》分卷,但其书仍用《注疏》本,不知何故,可能是根据坊刻《本义》言之。卷首图注三卷,都推演河、洛之义。书中时时附图,可能是想以图书明

  • 栖霞县续志

    十卷,首一卷。清黄丽中修,于如川纂。黄丽中字锦江,江苏如阜人,监生出身,光绪五年(1879)任栖霞知县。于如川,邑训导。考《栖霞县志》自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卫苌重修后,距其时已一百余年未修志了。

  • 玄言新记道德

    见王弼《老子注》。

  • 周易辑义续编

    四卷。清卢兆鳌(详见《周易辑义初编》)撰。此书宗从来知德的学说,对易学有关间题多有阐发,不无卓见。如其解释“君子终日乾乾”说:“乾为纯阳,日禀阳精,故乾有日象。内卦至三,乾象已成,故称终日”。实发前人

  • 半农斋集

    八卷。清蒋中和(约1670前后在世)撰。蒋中和,字本达,又字眉山,靖江(今属江苏靖江)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任兰阳知县。著有《半农斋集》。是集为蒋中和诗文集。凡八卷。集中分为诗、

  • 朱子礼纂

    五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原庵、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文渊阁大学士。在官以清勤自律,任内曾举荐施琅平定台湾,为陈鹏年辨诬,赞成恢复张伯行官职,救方苞

  • 南华合璧集

    五卷。明黄鲁曾(1487-1561)编。黄鲁曾,字得之,吴县(今属江苏)人。正德十一年(1516)举人,五岳山人省曾之弟子。本书编选长洲王宠(1494-1533)之诗,而附以己作,合为一集。王宠,字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