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经义纲

七经义纲

① 一卷。题樊深(生卒年不详)撰。王谟(详见《圣证论》条)辑。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今属山西省安泽县东南)人,后周著名的经学家。据《北史·樊深传》记载:“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累迁中散大夫。”孝武西迁,深父叔并遇害,因易姓名,游学汾晋间,习天文历算之术。宇文泰平河东,置学东馆,以深为博士,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氏。武帝迁县伯中大夫,加封开封府异同三司,致仕归,朝廷有疑义,常召问。《传》载,“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仓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背而讥之曰:‘樊深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传》“载,撰《孝经》、《丧服问疑》各一卷,又撰《七经异同》三卷。而《隋书志》载,樊文深撰《七经义纲》二十九卷、《七经论》三卷、《质疑》五卷、又有《五经大义》十卷。《唐志》载《义纲》、《质疑》二书,而作《七经义纲略论》三十卷。书名卷数,都与《隋志》有异,是否《略论》别为一卷,不得而知。据《北史》“文深”是字而非名。隋唐志俱题“文深”,又据《御览》引作“樊文渊”,可知是避唐讳而改。这书罕见他书征引。从《经义考》摘得三条,王谟谓“孔子称天子之德”条,《类聚》引作《帝王世纪》,而非《义纲》。然也不知是否《类聚》误引。王谟于《经义考》外,无所增辑。收入《汉魏遗书抄》。② 一卷。樊深(详见王谟辑《七经义纲》条)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据隋唐二志俱题作“樊文深”,此作“樊深”,大概是据《北史·樊深传》。马国翰称《深子义纲》,与书名正同。据《北史·樊深传》末尾有“子义纲”,推测樊深,或书成而子适生,因以其书命之;抑以子之名命书,寓以经遗子之意。马国翰所辑仍不外是《经义考》三条,“其伯也执殳”条,增引“格论”二字;“孔子称天子之德”条,不引《类聚》而引《初学记》,可知马国翰足信《经义考》。此“三条”并增引余萧客之说。合列为一卷。此书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观树堂诗集

    十四卷。清朱樟(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朱樟字亦纯,一字鹿田,号慕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举人,官至泽州知府。其诗为《叱驭集》一卷,入蜀时作;《问绢集》一卷、《白舫集》二卷、《古厅集》四卷,皆

  • 黑龙江志稿

    六十二卷,首一卷,附大事记四卷。清万福麟修,张伯英等纂。盛京、吉林,于乾隆、道光两朝,先后修志,唯独黑龙江数百年来无通志书。光绪年间,北京会典馆驰檄各省督修舆图,黑龙江总纂为武进屠寄,后因俄国军队侵入

  • 音声纪元

    六卷。明吴继仕撰。继仕字公信,一字信甫,号苍舒子,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书室名熙春堂。精音律。尚著《七经图》。卷首有焦竑序及自序,自序云:“天地有阴阳、有风气、有时令、有温热凉寒,则声有平上去入

  • 蜩笑偶言

    一卷。明郑瑗(详见《井观琐言》条)撰。此书共一卷,二十六条,约二千字,内容多论古之语,间或也有考证。有些内容殊为儗不于伦,如:“盗跖以孔子为伪,苏轼以程颐为奸,李傕以董卓为忠,田承嗣以安史为圣。好人之

  • 王谢世家

    三十卷。明韩昌箕撰。昌箕字仲弓,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成于天启二年(1622)。专门记载南朝时王氏、谢氏两大家族人物。各为之作传。书前冠以《谱系图》和《同名考》。其中王氏家族分四派

  • 唐石经校文

    十卷(元尚居校刊本)。清严可均(1762-1843)撰。可均字景文,号铁桥,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研究文字音韵之学,著有《说文声类》《说文校议》及《铁桥漫稿》,并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唐石经

  • 陈副使诗

    一卷。宋陈洎(约1041年前后在世)撰。陈洎字亚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卒年不详。陈洎为陈师道之祖,皇祐中官至三司盐铁副使。洎工诗,有诗集一卷。此集仅诗12首,金侃跋语称“陆绳仲从宋人墨迹卷录出。

  • 穆罕默德传

    一册。英国梅益盛辑译。穆罕默德,回教创始人,生于陈太建二年(570),死于贞观六年(632)。现存有广学会本。

  • 休复居集

    三种,十三卷。清毛岳生(1791-1841)撰。毛岳生字申甫,又字兰生,江苏宝山(一说嘉定)(今属上海)人。以诸生身份承袭云骑尉。曾从姚鼐学古文,又为钱大昕之再传弟子。三种为《休复居诗集》六卷、《休复

  • 梁氏丛书

    四种,八十卷。清梁学昌等编。梁学昌,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梁玉绳之子。该丛书收梁学昌祖父梁同书《频罗庵遗集》十六卷,梁学昌之父梁玉绳《清白士集》二十八卷(包括《人表考》九卷、《管子校补》二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