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国考

七国考

十四卷。明董说〈详见《易发》〉撰。本书主要根据《战国策》和《史记》,辅以先秦诸子及杂史,分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群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共14门,编载战国时期秦、齐、楚、赵、韩、魏、燕七国之典章制度。体例大致与会要相同。春秋以前之制度,有经传可稽;秦汉以下之故事有史志可考:惟战国群雄割据、战事连年,一二百年间典章文献百不存一。董说参考诸书,排比钩贯此间之典章制作,且“一一各得其崖略”(《四库总目提要》),对后世研究者大有裨益。但该书将文士之寓言、小说之杂记等据为典要加以援引,如刘向《列仙传》、《子华子》、《符子》,王嘉《拾遗记》之类,而《月令》所载且明确注为“秦官”的“太尉大酋”之类材料却遗漏了,材料取舍上不甚妥当。此外,本书名曰《七国考》,当自分晋以后。而载秦之寺人,上引车邻;述楚之两广,远征《左传》显然在时间断限上有误。据计,本书所引用的春秋时期史料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所引史料亦有一些不实之处,如《新序》载“魏王欲为中天之台,许琯谏止”,未必实有其事,即便有也是议而未行,该书却在“魏宫室”门中列出“中天台”一目;《庄子》记载“无盛鹤列于丽谯”,丽谯本乃城阙之通称,并非魏所独有,该书却又在“魏宫室”门下标出“丽谯”一目;“奉阳君李兑“本为赵国人,但在该书赵“职官”和燕“职官”中皆出现了“奉阳君”。“秦水心剑事”本见于《续齐谐记》,该书却言出自《白帖》;“秦舍晋侯于灵台”本见于《左传》,该书言出于《列女传》,所注出处有出入。还有的门类残缺不全,如天文方面仅“灾异”一门。总之,本书虽取材芜杂,有失允当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怀疑其不尽出于董说一人之手,“殆说未成之稿,偶为后人传录欤?”但瑕不俺玉,其征引广泛,且一一注明出处,关键是填补了战国时期典章制度记述的空白,为战国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有《守山阁丛书》本、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中华书局以上述两本为据于1956年出版了排印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四川大学缪文远教授的《七国考订补》,该书订《七国考》之讹误,补《七国考》之缺漏,颇有功于董氏之书。

猜你喜欢

  • 夜灯管测

    二卷。明沈恺(生卒年不详)撰。沈恺,字舜臣,号凤峰,南直隶华亭(今上海市)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右参政。忤朝贵乞归,家居杜门著书,与世无争。作文章颇尚古雅。著有《夜灯管测》、《环

  • 周易旧注

    十二卷。清徐鼒著。徐鼒字彝舟,号亦才,江苏六合人。道光进士,官至福宁知府。作者治易以汉学为宗。认为王弼、韩康伯、程颐、朱熹虽纯驳不一,但都轻象数而重义理,不合易之本旨。于是作者取明何楷、清惠栋、张惠言

  • 停骖录

    一卷续录三卷。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书是陆深罢山西提学佥事南归时所作。前录成于明嘉靖九年(1530),续录成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杂录诗话、文评、朝章、国典、经义等,也间有考证。其朝

  • 槐轩集

    十卷。清王曰高(约1673前后在世)撰。王曰高,字登孺,一字北山,号槐轩,生卒年不详。茌平(今属山东茌平)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庶吉士。后改为给事中,历十七年多有建白。著有《槐轩集》。是集

  • 通源算法

    无卷数。明严恭(生卒年不详)撰。现已无刻本流传,其残本见于《诸家算法》及《永乐大典》中,共得六十四问及一条提纲,见诸于李俨《十三、十四世纪中国民间数学》中。书前有洪武壬子(1372)赵禹之序,对作者严

  • 南台备要

    本名《南台备记》,《永乐大典》辑录时作《南台备要》。元代政书。元刘孟琛等编撰。成书于顺帝至正三年(1343)。记载世祖至元年间至顺帝至正年间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的有关典章制度,叙述了一些社会经济和农民起义

  • 古椿轩诗钞

    二卷。清庄善孙撰。生卒年未详。庄善孙字性切,江苏阳湖人。诸生。其为诗词朴直,寄意深远,不事雕琢,有清气旋绕于笔端。虽经身世忧患,而绝无愤懑不平之语。深得于温柔敦厚之教。庄善孙死后,遗集由冯石溪等三人选

  • 崇雅堂骈体文钞

    四卷。清胡敬(1769-1845)撰。胡敬字以庄,号书农,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少以《水仙花赋》、《阑干赋》受知於阮元。嘉庆十年(180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充武英殿、文颖馆纂修官,《全唐文》、

  • 枕善居杂说

    一卷。清王敬之(生卒年不详)撰。王敬之字宽甫,号枕善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增贡生,官户部主事。此书为考订经史、诗文及音韵训诂之文。自谓“闲有所见,未敢自信,聊录备忘,不为次叙,不足次叙也,他日附益

  • 倚晴楼诗集

    十二卷。《续集》四卷。清黄燮清(1805-1864)撰。黄燮清,原名宪清,字韵甫,一字韵珊,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多次会试不第。转至江西虔州(今赣州)李蔼如幕下为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