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1894年是中国旧历甲午年,故称中日甲午战争。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富有封建性与侵略性,极力鼓吹向外扩张,强烈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殖民地,并制定了征服全世界的“大陆政策”。日本向外侵略的第一个目标是朝鲜。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亦称东学道)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一面劝诱清政府出兵,一面设立大本营,秘密下动员令,准备挑起战争。清政府上了日本的圈套,于6月(五月)初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军一千五百人赴朝。日本见阴谋得售,立即出兵朝鲜。7月23日(六月二十一日), 日军占领王宫,组织傀儡政权,并利用它宣布废除中朝所有商约,授权日军驱逐在朝所有清军。7月25日(六月二十三日)日本海军在牙山口外丰岛袭击护送运兵赴朝的中国海军。日本陆军从汉城出发,偷袭牙山清军。清政府被迫于8月1日(七月一日)向日本宣战。聂士成部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主将叶志超却不战而逃,退往平壤。日军步步紧逼,经过平壤、黄海两次大战, 日军占领朝鲜全境,并掌握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10月(九月)下旬, 日军分两路侵入中国辽东半岛,第一军从朝鲜北部渡鸭绿江,攻占安东(今丹东)直入辽宁腹地;第二军渡海由花园口登陆,直犯金州,相继侵占大连、旅顺。1895年2月(光绪二十一年一月)日军攻占山东半岛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中国人民和清军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抗战,屡创日军,但却无法扭转败局。腐朽的清政府在日本军事进攻和外交讹诈下,屈膝投降。经过美国的“调停”,1895年3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六日)李鸿章带领顾问美国人科士达,与日本全权代表首相伊藤博文、外务相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开始谈判,并于4月17日(三月二十三日)签订《马关条约》,中日战争至此结束。从此,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猜你喜欢

  • 兵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研究军事的学派。《汉书·艺文志》未列入诸子十家之内, 而另立兵家,细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谋家、兵技巧家。创始人为春秋末期孙武。孙武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为吴将,助吴击

  • 后晋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沙陀部人石敬瑭灭后唐而建立的王朝。石敬瑭家族累代久事沙陀首领,父臬捩鸡善骑射,屡随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征战,官至洛州(今河北邯郸东北)刺史。石敬瑭因骁勇善

  • 北府兵

    东晋一支精锐部队的名称。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继位,谢安执政。他为组建一支由中央政府调遣的精锐部队,保卫都城,乃令其侄谢玄充任南兖州(今江苏镇江)刺史,负责筹组新军。谢玄召募来自徐(今江苏徐州)、兖(今山

  • 中法战争

    1883——1885年(光绪九年至十一年)中国人民反对法国侵略的战争。中法战争是由法国侵略越南、进而以越南为基地侵略中国引起的。中法战争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83年12月(光绪九年十一月)到18

  • 李辅国政变

    宦官李辅国在安史叛乱、玄宗入蜀时,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自任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更名静忠为辅国,奏章军符皆由其掌管。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太上皇李隆基死,肃宗病重,乃命太子李豫监国。

  • 彭材、李玉、王海起义

    东汉末年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农民起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豫章郡东部地区农民,在彭材、李玉、王海领导下,举行起义,反抗孙吴政权统治。起义群众有一万余人。后为新都(治今浙江淳安西北)太守贺齐镇压

  • 中英会议条款

    见“中英烟台条约”。

  • 河中府战役

    蒙古灭金重要战役之一。元光元年(公元1222年)九月,木华黎派金降将石天应率军围攻战略重镇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谋以西控关内,东取河南。水手出身的金新任河中府判官、权河东南路安抚副使侯小叔,亲率

  • 钟明亮起义

    元初福建农民起义。首领钟明亮,畲族,福建汀州(今福建长汀)人(一说广东循州人)。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冬,钟明亮率汀州畲民起义,拥众十万。至元二十六年,起义军攻赣州,袭宁都,据秀岭,声势甚大。

  • 羌族起义

    又称西屯之役。东汉后期西北地区羌族人民的起义。羌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东汉初,羌人内迁,汉光武帝刘秀置护羌都尉,主管羌人事务。羌人内迁,与汉人交错杂居,有利于羌人文化经济的发展,但却遭到东汉郡县官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