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

唐代穆宗到宣宗年间(公元821年-859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朋党间的斗争。牛李党争起源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 的制举考试。当时应试的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浞通过策对,痛斥时弊,语言激烈,被考官赏识而录取。但当时李德裕之父李吉甫为相,认为牛等矛头均有所指,于己不利,乃哭诉于宪宗。考官遂遭贬逐,牛僧孺等亦长久不得升迁。由此,牛、李结仇,各网罗朋党,相互排斥攻击。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投靠宦官的李逢吉再度为相,遂援引牛僧孺同平章事,亦为相,以阻止当时任浙西观察使的李德裕入朝。文宗时期,牛李党争发展到高潮。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德裕被召入朝,为兵部侍郎,斐度荐其为相。但李宗闵通过宦官的支持,取得宰相的地位,排斥李德裕出朝任义成(治滑州)节度使,并援引牛僧孺再度为相。大和四年调李德裕赴更远的西川就任节度使,大和六年文宗罢免宰相牛僧孺,召还李德裕。次年李德裕为相,罢免宰相李宗闵。李德裕上台以后,亦大量援用朋党,打击牛党。牛僧孺被贬为循州(治今广东惠州东)长史。李宗闵被罢斥,出任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刺史,又贬为郴州(治今湖南郴州)司马,武宗会昌年间死于贬地郴州。宣宗年间,牛党得势,牛僧孺还朝,但不久病死。李德裕遭牛党打击,四次贬官,最后贬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而死。牛李党争乃止。两派斗争了将近四十年。牛党重科举,轻门第,对藩镇主张姑息迁就,依附于宦官。李党则重门第,轻科举,力主削弱藩镇。李德裕曾佐武宗削平泽潞刘稹,收复昭义镇,又积极防御回鹘,并助武宗灭佛等,有一定政绩。

猜你喜欢

  • 高勋之乱

    辽穆宗被小哥等著帐奴隶杀死后,拥立景宗耶律贤即位的南院枢密使高勋加封秦王,侍中北院枢密使肖思温加封魏王。高勋的亲信汉人韩匡嗣(中书令韩知古之子)也被任命为上京留守。保宁二年(公元970年)掌握汉军的南

  • 洋务运动

    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洋务”一词由“夷务”衍变而来, “夷夏之辩”遂变为华洋对称之词。“洋务运动”之名,史乘不见著录,不知谁代所首创,而约定俗成, 沿用已久。洋务运动是指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

  • 俸钞

    参见“科差”。

  • 南明

    北京明朝政权被李自成农民军推翻后,明后裔子孙在东南建立的政权,包括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与桂王永历政权。

  • 宗主督护制

    北魏初期维护地方统治的一种行政组织形式。宗主督护制是在宗族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的。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连年混战,豪门大族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和权势,往往率领宗族结坞自保,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甚至一宗至万家

  • 魏州之战

    五代时,梁、晋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乾化三年(公元913年),晋王李存勖灭幽州(今北京)刘氏割据势力,解除后顾之忧,即南下与后梁争夺魏博镇(今河北大名东北)。贞明元年(公元915年),魏博节帅杨师厚

  • 齐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姜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东征后,成王封师尚父(亦称姜尚、吕尚、吕望、太公望等)为齐侯,统治原东夷薄姑氏(或作蒲姑、亳姑,今山东博兴一带)的土地和人民,都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 王田和私属

    王莽托古改制的经济措施之一,王莽称帝后,鉴于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恶性发展,农民奴婢化日益严重,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颁布实行王田和私属政策的法令。宣布将所有土地收归国家所有,称为王田。奴婢改称私属。两者

  • 扬州战役

    宋元间一次重要战役。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宋建康(今江苏南京)失守后,元军攻扬州(今江苏扬州)。宋两淮制置使李庭芝与部将姜才率军民固守不屈。阿术筑长围以困之。姜才屡次率军出击失利,仍坚不接受阿术

  • 嵩阳书院

    我国古代著名书院。在今河南登封太室山南。北魏太和时始建。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改名太室书院,藏监本九经于其中。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更名嵩阳书院,王曾奏置山长。宝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