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太平军第二次西征

太平军第二次西征

1860—1861年(咸丰十至十一年间)太平军所进行的奔袭武汉、以救安庆的战役。安庆是长江中游重镇,对于建都下游的太平天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之后,武汉与九江相继陷于敌手,曾国藩督湘军主力进犯安庆。1860年9月(咸丰十年八月)太平军开始西征。西征军主力分别由陈玉成和李秀成统率,沿江南北两岸向西挺进,预计于1861年4月(二、三月)会师武汉,把战火引向敌人后方,避敌主力,打其虚弱,攻其必救,以期既解安庆之围,又乘机歼灭湘军主力。北路陈玉成部率先西进,于翌年3月(咸丰十一年二月)攻克湖北黄州(今黄冈),迫近武昌。是时,刚在汉口取得租界的英国驻华参赞巴夏礼赶到黄州,阻止陈玉成率部向武汉前进。陈玉成决定暂停进攻武汉,令赖文光留守黄州,亲率大军转攻德安、随州等地。4月(三月)湘军猛攻安庆,陈玉成率军回援。李秀成出师较晚,他欲取苏渐为根据地,对于保卫安庆、力争上游的决策抱着消极的态度。只是由于天王“严诏”催迫,他才勉强应命西征。1860年10月(咸丰十年九月)李秀成率领南路军从天京出发,翌年6月(五月)进克武昌县(今鄂城),逼近武汉。当时如果李秀成联合屯军黄州的赖文光,南北夹攻,克复武汉是可能的,但是李秀成却计不出此,他主要由于重苏浙、轻皖鄂的思想作怪,在召集了鄂南一带数十万起义群众之后,便于7月(六月)退回江西,旋即入浙。这样,奋战经年、纵横长江两岸、会师武汉以救安庆的战略计划就完全落空了,从而加速了安庆的陷落和太平天国的败亡。

猜你喜欢

  • 西园八校尉

    东汉灵帝任命的八名军事将领,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统治集团为加强京城的防卫力量,筹组了一支新的禁卫军,以对抗黄巾军的进攻。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八月,灵帝在皇宫的西园(即西邸)成立统帅部,设西园八校尉

  • 刘裕北伐

    东晋收复北方失地的军事行动。东晋末期,刘裕执掌朝政,为缓和矛盾,抬高个人声望,刘裕遂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四月,率军北伐南燕。六月,攻占燕都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大城,燕主慕容超兵败, 退守小城,

  • 李全起义

    金末鲁中红袄军农民起义,领导者北海(今山东潍坊)人李全,尝以贩牛马为业,长于骑射和舞弄铁枪,因号李铁枪。宋开禧北伐时,曾以弓手参加义军,配合宋军收复涟水(江苏今县)。继在潍州(今山东潍坊)、临朐(山东

  • 南衙北司之争

    唐代后期外廷官僚集团和内廷宦官集团的冲突斗争。唐朝官署在皇城,宦官机构在宫城,皇城在南,宫城在北,故朝官官署称南衙,宦官机构称北司。唐初,宦官人少位卑,无权过问朝政大事。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宦官势力大

  • 直系军阀

    北洋军阀的主要派系之一。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开始分裂为皖、直、奉三大主要派系,其中的皖系和直系又均属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嫡系,即所谓小站系,直系首领冯国璋,系直隶河间人,因而得名。冯国璋字华

  • 出河店大捷

    女真族抗辽战争中重要战役。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辽军在宁江州战役中失败,天祚帝急命东北路都统肖嗣先等率十万大军至鸭子河以北之出河店(今黑龙江肇源县西南),镇压女真抗辽斗争。十一月,完颜阿骨打率军

  • 滦州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于1911年10月29日(宣统三年九月八日)联名通电,要求清廷立宪。清政府急派驻保定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往滦州“宣慰”。吴禄贞本是革命党人,又

  • 朱一贵起义

    康熙(公元1662年—1722年)年间台湾人民起义。朱一贵原为福建漳州府长泰县人。因受到统冶者的迫害,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迁往台湾。他在台湾联络受压迫的群众,准备起义。清统一台湾后,派往台

  • 腹心部

    辽朝皇帝的侍卫亲军。始置于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担任契丹部落联盟长之后,由各部落拣选强劲精壮之士二千余人,组成亲兵部曲。阿保机称帝建国后遂以为侍卫亲军,而命最亲近之贵族统领之。

  • 十三洋行

    也叫公行、洋行、外洋行,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广州海关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十三行之名是沿袭明代的旧称。清代严格实行闭关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后,广州十三行业务更加发达,但并不完全固定为十三家